入冬以来,我国呼吸道疾病呈现高发态势,部分地区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个别不实信息趁机传播扩散,误导公众认知,一旦患者轻信则可能贻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特此澄清关于呼吸道疾病的系列谣言,帮助大家知晓呼吸道疾病的基本常识,做好健康监测及预防措施。
谣言一:呼吸道“新病毒”来了?
网传所谓的“新病毒”实际上是合胞病毒,它在今年夏季就已出现过,并非新的病毒。据国家卫生健康委12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未发现新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我国本轮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也引发世卫组织的关注。根据现有信息,世卫组织未发现任何异常或新型病原体,也没有发现异常临床表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被病菌感染的物体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目前我国尚无上市的合胞病毒疫苗和特效治疗药。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家庭传播,在暂无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
谣言二:本轮呼吸道疾病是新冠复阳?
上述说法不实。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持续上升以流感为主,此外还与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针对本轮呼吸道疾病高发情况,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分析,可能由于3年疫情防控,人体对外界呼吸道微生物接触比较少,相对的抵抗力和免疫耐受变差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人体再去接触这些病毒,就容易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
谣言三:支原体肺炎就是新冠变异?
网传“支原体肺炎就是新冠,只不过换了个名称”的说法有误。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支原体和新冠在生物进化中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一个属于病毒,一个属于支原体,它们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人类和苍蝇”之间的差别。人类在20世纪初就发现了支原体这种微生物,直到20世纪末期才确定它是一种病原体,而新冠病毒在2019年末才被大家知晓。
谣言四:病原体叠加感染会持续加重呼吸道疾病病情?
上述说法不准确,不能简单地以“叠加即加重”作为统一的结论。专家表示,有些呼吸道病原体可能和人体共存,因此临床上会出现两种及以上病原体被检出来的可能,但这种情况不一定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只有通过临床医生的综合分析,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才能准确评估叠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谣言五:面对各类呼吸道疾病,接种疫苗没用?
“接种疫苗无用”的说法是谣言。12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冬季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提示》,明确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风险的经济、有效手段,可以显著减少流感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
针对“流感已经进入高发季,现在接种疫苗是否还来得及”的问题,“健康提示”中明确指出,尽管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机是在流感流行季到来之前,但在整个流感流行季内都可以前往接种点进行接种。这样既直接保护自己,也间接保护尚未接种的家人。
真真提醒,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
1.积极接种疫苗。
目前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还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疫苗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应积极接种疫苗。
2.科学佩戴口罩。
如果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前往就医时,建议佩戴口罩,并且注意及时更换。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另外像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或者进行手部的清洁。
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确需出行,要注意佩戴好口罩,以防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内容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