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说起南安丰州的“埔头水丸”,可谓是一种藏在深闺的泉州小吃。虽然流传不广,但在南安丰州的埔头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埔头水丸,就算是嫁到当地的媳妇们,也都能信手拈来,让来客一饱口福。□泉州网(微博)-泉州晚报记者张君琳 石伟琴 林劲峰 通讯员陈鑫炜 文/图
馅料冷冻收汁 外皮和粥更Q
小洪表示,制作水丸的馅料很是讲究,“包的馅料选择,除了必备的葱白、葱花、五花肉、干香菇以外,其他的材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选择。”五花肉最好选择稍肥的,切成细粒剁碎后,根据个人口味加调料腌制。干香菇浸泡变软后,切丁剁碎腌制。葱白、葱花切碎备用。接着用适量的油将葱白炸至金黄色后,放入腌制过的香菇末和五花肉末一起爆炒,肉的油脂让各种馅料在锅里翻滚,扑鼻的香气直沁心底。将馅料炒熟,调味后即可出锅。加入葱花一起搅拌,让所有馅料的味道充分融合到一起。“放在冰箱冷冻一下,可以让爆炒时产生的汤汁直接融入馅料,使馅料更为甘甜。”小洪说,这段时间就可以用来制作水丸的外皮。
“制作外皮的地瓜粉最好是自家磨的,这样弹性比较好。和上适量的粥,可以让外皮更Q滑。”小洪在锅里倒入适量的地瓜粉,加水和适量的粥一起和,“直到面团不会粘手了才能算和好。”
面团和好后,从冰箱里取出的馅料已经凝固成一团。从事先和好的面团上,捏出一个拇指大的面团,摊在手掌中均匀压成一个直径如乒乓球大小的面饼。舀出一勺馅料放在面饼中央,将面饼搁在一手拇指与食指围成的圈里,另一手拇指顺时针边将馅料压进面饼里,一边将面饼搓成圆球状,一个埔头水丸就做成了。“如果不急着食用,为了保持水丸的口感,刚做好的水丸最好放置在冰箱里。”小红表示,因为是纯手工食品,用的又都是天然的食材,一般情况下可以存放3—5个月。
百年手工美食
缘起地瓜太多
在埔头村的李国计家,水丸制作是家族里传承下来的手艺,一家人已经不记得源自何时,只能用“很久很久以前”来形容。坐在一旁的村里80多岁的杨阿婆告诉我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着大人们制作埔头水丸,“什么时候出现,已经难以追溯,但是至少有百年历史。以前村民种的地瓜多了,单吃地瓜粉味道比较淡,就想出了在地瓜粉里包些馅料,或咸或甜。因为是本地独有的,因此被称为‘埔头水丸’。”杨阿婆记得,由于以前家里经济不好,包的馅只有青菜,但即使这样简单的丸子,也只有在节日才吃得上。
李家上下都会制作埔头水丸,但数李国计的媳妇小洪最值得称道,“和许多外来的媳妇一样,她嫁来后学会了制作埔头水丸。但家里就数她做得最好,如今只要是包埔头水丸,大都是由她亲自出手。”为了一展手艺,小洪当天一早6点多就到市场上购买了原料。
咬一口唇齿留香 捎一份解思乡情
与普通的肉丸烹饪方式不同,埔头水丸一定要在汤水完全沸开的情况下,才可下锅。为了提升水丸的味道,可根据个人口味以不同的高汤作为汤底,还可依据个人需要加入诸如面线、青菜等辅料。烹饪时,要等每个丸子都浮到汤面,才算熟了。刚刚出锅的水丸,外表光滑,晶莹剔透,就像是孩童嫩嘟嘟的小脸蛋,忍不住想先咬一口。
还未下口之前,淡淡的地瓜粉香气直入鼻中,汤汁清香甘甜。轻轻地咬下一口,外皮Q滑香嫩有嚼劲,在唇齿间若隐若现的内陷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香甜,馅料的汤汁瞬间沁入味蕾,让几位无肉不欢的食客一饱口福,称赞不已。
杨阿婆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原本只能在节日才尝得上一口的地道小吃,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道家常菜。更有身在海外的埔头人,难以忘怀家乡特有的味道,不远万里特意让人捎到海外一解思乡之情。
【征集令】
下期《泉州名小吃》专栏将于本周末专访泉州肉粽和永春榜舍龟。如果您有兴趣参与采访,只要在微博上@泉州本土社会新闻,我们将随机抽取6名食客,一同了解名小吃的历史由来及手工制法,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每位食客可获得由福建龙港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龙富港幸福味”产品一份。
- 上一篇: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是有科学依据的
- 下一篇:无人早餐车进厦门四高校 菜色还会经常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