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厦门两位医生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度劳累、透支健康的关注。很多人都认为身体好,就没有病。然而你看看这两位医生,还有之前的一位24岁工程师,他们都是导致过度劳累的枪口下,所以说不要以为身体好就没事。
身体好,不代表没有潜在的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社会竞争的压力的增加,加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向于年轻化,一些平时身体很好的人,时而在睡梦中没心脏病夺去了生命。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平时多病的人,可以歪歪倒倒的活很多年,而那些身体十分健康的人,说死就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方面多病的人多数是慢性疾病,另一方面,这类病人长期服药,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而平时没有病的人,突发疾病往往比较严重,加上没有心理和药物的准备,而危及生命,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1.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的生活
在我们医疗行业里面,一些优秀的医生英年早逝的悲剧时有发生。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有资料显示,紧张是使人寿命缩短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二战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一些战争国家的壮年男性早死率增加,其原因就是他们生活在多患难和物质生活极端匮乏的战争时期和战争后期,他们的责任繁重,身心不堪重负,苛刻的客观条件造成他们寿命的缩短。另有资料表明,外科医生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群要短5年;美国大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统计显示,历代美国总统的平均寿命比一般国民要少10岁;这些足以说明紧张的情绪对人体的危害之大。因此,过度的劳累和紧张的生活可以让健康透支,甚至引起过劳死。
2.注意人体的求救信号
绝大多数的疾病发生前,都会有一定的表现,这些表现我们称为人体的“SOS”,杨明主任就怀疑是感染性心肌炎,说明他发病前是有症状的,因此,我们发现身体不适应该及早检查,及早治疗,这样是有可能减少危险发生的。
3.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人们或许认为抽烟、酗酒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但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如饮食习惯、熬夜、工作压力、心情和运动等都属于生活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如在一些知识密集型的单位里,许多专家长期不能按时下班,甚至没有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武汉某医院的一位专家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就到医院看病人,晚上就睡在医院里,他们每天就是与病人、书籍和课题为伴,这种敬业的精神固然可贵,但他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 上一篇:猝死的医生是不是“好医生”
- 下一篇:“十面霾伏”哪里来?揭导致雾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