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广西全州县咸水镇政府职员杨某在岳父母家吃午饭时不慎被鱼刺卡住喉咙,当时他自行进行了简单处理便返回工作岗位。下午上班后,杨某感觉喉咙不适加剧,前往医院救治,但病情迅速恶化,最终经抢救无效去世。司法鉴定显示,鱼刺刺伤咽喉引起急性喉头水肿、出血和急性炎症,导致呼吸道阻塞,最终因缺氧窒息而死亡。这一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也提醒我们要重视鱼刺卡喉等常见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
一、鱼刺卡喉的危险性及常见误区
1. 鱼刺卡喉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鱼刺卡喉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当鱼刺卡在咽喉部位时,会立即引起异物感和疼痛,尤其在吞咽时症状加剧。如果鱼刺进一步深入,可能损伤食管壁,引发感染和炎症反应。更严重的情况下,鱼刺可能穿透食道壁,伤及周围大血管,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杨某的案例中,鱼刺引起了急性喉头水肿和炎症,最终阻塞呼吸道导致缺氧窒息,正是鱼刺卡喉最危险的后果之一。
2. 常见错误处理方法及其危害:面对鱼刺卡喉,民间流传多种处理方法,但多数缺乏科学依据甚至有害无益。喝醋是常见的误区,许多人认为醋能软化鱼刺,但实际上醋在喉咙停留时间短暂,根本无法软化鱼刺,反而可能刺激咽喉黏膜和食道。吞饭团或馒头试图将鱼刺推下的做法更为危险,这可能使原本卡在较浅位置的鱼刺被推入更深部位,增加取出难度和风险。用手指或工具自行掏挖也是不当做法,不仅难以触及鱼刺,还可能造成黏膜二次损伤。
二、科学处理鱼刺卡喉的方法步骤
1. 初步自我处理措施:鱼刺卡喉后,首先应立即停止进食,避免吞咽动作,防止鱼刺进一步刺入组织。可以尝试轻轻咳嗽,对于卡在较浅部位的小鱼刺,气流可能将其冲出。保持冷静,用手机手电筒或镜子观察咽喉部,如果能清晰看到鱼刺位置且比较容易触及,可以请家人用干净镊子小心夹出。但如果鱼刺位置较深或难以观察,不应强行处理,以免加重损伤。
2. 需要专业医疗帮助的情况:如果自我处理后鱼刺仍未取出,或者出现持续疼痛、吞咽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会使用专业器械如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并取出鱼刺。对于更深部位的鱼刺,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或食道镜、胃镜手术取出。杨某的案例中,司法鉴定指出其"自行不当的处置"是导致病情恶化的因素之一,这凸显了专业医疗干预的重要性。
3.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儿童和老年人是鱼刺卡喉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儿童咽部组织娇嫩,且往往不能准确表达不适,家长需留意孩子是否有哭闹、拒食、流口水等异常表现。老年人因感觉相对迟钝,可能症状不明显,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鱼刺卡喉后更应及时处理,因为感染可能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
三、预防鱼刺卡喉的有效措施
1. 饮食习惯和进食方式的调整:预防鱼刺卡喉最有效的方法是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吃鱼时应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避免说笑或分心。选择刺少或经过处理的鱼类,如鱼片或鱼排,可以显著降低卡刺风险。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最好选择刺少的海鱼如鲈鱼、罗非鱼等,或者将鱼肉捣碎后再食用。戴假牙者要格外小心,因为假牙可能影响对鱼刺的感知。
2. 提高识别和应对能力:了解常见易卡刺的鱼类特征也很重要。一般来说,河鱼的小刺较多,如草鱼、鲫鱼等,而许多海鱼只有主刺。烹饪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烹饪方法(如清蒸、红烧)来帮助识别鱼肉中的刺。当不确定鱼肉中是否有刺时,应仔细检查后再食用。请客吃饭时,主人有义务提醒客人菜品中有鱼刺的风险,特别是对待儿童和老人。
结语
鱼刺卡喉虽常见但潜在风险不容小觑,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面对鱼刺卡喉应避免喝醋、吞饭等错误方法,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养成专心进食、选择少刺鱼类等习惯可有效预防。杨某的悲剧提醒我们,重视日常饮食安全,掌握科学应急方法,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