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降低、人员流动增多,流感进入高发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症状比普通感冒更严重,常伴随高热、肌肉酸痛、乏力等,严重时还会诱发基础病加重。想要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关键在于做好日常防护,以下 5 个细节一定要落实到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即使感染也能减轻症状。建议每年 9-11 月接种,因为疫苗保护期约 6-8 个月,刚好覆盖流感高发季。
重点接种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高危群体,普通健康人群也建议接种。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疫苗接种后约 2-4 周才能产生足够抗体,不要等到流感爆发才接种;对鸡蛋或疫苗成分过敏者、急性疾病患者需暂缓接种,接种前可咨询医生。
二、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播的关键
日常防护要牢记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三大原则。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地铁、商场、医院),务必规范佩戴口罩,阻挡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嘴。
洗手是预防接触传播的核心,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至少揉搓 20 秒,不要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睛。另外,尽量减少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场所,必要时保持 1 米以上社交距离。
三、保持环境通风:减少病毒滋生
流感病毒在密闭环境中更容易传播,保持室内通风能有效降低病毒浓度。建议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尤其在办公室、教室、家中等长时间停留的空间。
通风时可适当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如果遇到雾霾、寒潮等天气,可通过空调新风系统换气。此外,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桌椅等高频接触表面,也能减少病毒残留。
四、增强自身免疫力:筑牢身体屏障
免疫力是抵抗流感病毒的 “天然防线”,日常要做好三点:一是保证充足睡眠,每天睡够 7-8 小时,避免熬夜透支身体;二是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C、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鸡蛋),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三是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项目,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增强体质。
同时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 1500 毫升,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
五、规范处理感染情况:避免交叉传播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居家休息,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减少与他人接触。居家期间尽量单独居住在一个房间,佩戴口罩,避免传染给家人;咳嗽、打喷嚏时妥善处理分泌物,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餐具、衣物单独清洗消毒。
若症状持续加重(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就医时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确诊流感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早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减少传播风险。
结语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并非不可控,只要把接种疫苗、个人防护、环境通风、增强免疫力、规范处理感染这 5 个细节做到位,就能有效筑牢健康防线。流感预防没有捷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既保护自己,也为他人的健康负责,让大家在流感季都能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作为诊疗依据。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