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济南一家萌宠乐园的羊驼在宠物店洗澡后不幸死亡,原因竟是店员未将羊驼里层毛发完全吹干,导致羊驼整夜受冻,最终因失温抢救无效。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也让"失温"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词汇进入了大众视野。那么,什么是失温?它为何如此危险?
认识失温:不只是"觉得冷"那么简单
失温,医学上称为低温症,是指人体(或恒温动物)的核心体温低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所需的温度。对人类而言,当核心体温降至35°C以下时,就被认定为失温。这不是简单的"感觉冷",而是一个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需要在37°C左右的恒定温度下才能正常运转。当体温下降时,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先是发抖产生热量,接着血液会从四肢流向核心器官。如果体温持续下降,连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都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功能衰竭。
失温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危害
轻度失温(体温32-35°C)
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剧烈颤抖、手脚麻木、动作笨拙等症状。虽然意识尚清醒,但判断力可能已经开始下降。此时若不及时处理,情况会迅速恶化。
中度失温(体温28-32°C)
颤抖可能停止,这实际上是个危险信号。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行为异常等情况。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会因为判断力严重受损而做出脱衣服等不合常理的行为。
重度失温(体温低于28°C)
患者会失去意识,脉搏和呼吸变得微弱且缓慢,可能发生心律失常,面临生命危险。这个阶段需要立即专业医疗救援。
致命阶段(体温低于24°C)
心脏可能停止跳动,死亡风险极高。
这些情况容易引发失温
潮湿是隐形杀手
水分会加速热量流失,其速度是空气的25倍。这就是为什么羊驼在毛发未干的情况下容易失温。同样,人类在雨中徒步、出汗后休息,都可能因为衣物潮湿而快速失温。
大风天的风险
大风会迅速带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层,这种现象被称为"风寒效应"。在气温0°C、风速15公里/小时的环境中,实际感受温度相当于-6°C。
这些人群更需警惕
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减慢,婴幼儿因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善,都更容易失温。此外,疲劳、饥饿、醉酒等状态也会影响身体产热能力。
意外情况
不仅是极端环境,夏季在冷水中游泳时间过长,或者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失温情况。
如何预防和应对失温
预防是关键
户外活动时,穿着排汗快干的内衣,避免棉质衣物;随身携带防风防水外套;及时补充热量,保证充足休息。
正确处置
发现失温症状时,应立即转移到避风处,脱去湿衣服,用毛毯等隔热材料包裹身体。可以给予温热的糖水,但绝对不要饮酒或按摩四肢。
特别提醒
就像新闻中的羊驼一样,宠物也面临失温风险。给宠物洗澡后务必彻底吹干里层毛发,冬季外出可给短毛宠物穿上保暖衣物。
结语
失温离我们并不遥远,了解它的危害和预防方法至关重要。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日常生活,都要时刻保持警惕。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救治,对动物伙伴们,我们更要担负起照顾它们周全的责任。
- 上一篇:立冬该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聪明的人这样搭配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