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一名12岁女孩笑笑的病例引发关注。她从发热到左肺完全变成"白肺",仅用了1天时间,就出现呼吸急促、无法平卧的危急症状,血氧饱和度一度跌至90%。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诊断,笑笑患上的是一种名为"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凶险疾病。经过紧急手术取出堵塞气道的黏液栓,配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她才转危为安。这个病例警示我们:有些呼吸道疾病远非普通感冒那么简单,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什么是"塑型性支气管炎"?
塑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罕见但极其凶险的儿童呼吸道急症,常见于2-12岁儿童。该病最可怕的特征是在支气管内形成胶冻状的黏液栓,这些黏液栓会像模具一样完全堵塞气道,外形甚至能保持支气管树的形态。
形象地说,正常人的支气管就像一棵倒置的大树,树干是主支气管,不断分叉成细小的树枝。而塑型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这些"树枝"通道被黏液栓完全堵死,就像用水泥封住了通风管道,导致氧气无法进入,二氧化碳无法排出,患者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随时可能发生窒息。
发病原因与高危因素
这种疾病多由呼吸道感染引发,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
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可能诱发此病,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需要格外警惕。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也是常见诱因。
非典型病原体: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病例有所增多。
此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或过敏体质的儿童发病风险相对更高。但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平时完全健康的孩子,在特定感染后也可能突发此病。
疾病的严重危害
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最大危害在于其起病隐匿、进展迅猛。从发病到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可能只需要数小时,这与普通肺炎需要数天发展过程完全不同。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以下严重后果:
呼吸衰竭:由于气道完全堵塞,气体交换功能丧失,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肺不张:被堵塞的肺段无法通气,就像被压瘪的气球,表现为影像学上的"白肺"。
后遗症: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部疾病。
死亡风险:这是最严重的后果,患者可能因完全窒息或严重缺氧而死亡。
识别与预防的关键点
早期识别信号:
发热伴有明显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
咳嗽剧烈但咳不出痰;
无法平躺,喜欢坐位呼吸;
口唇发紫,血氧饱和度下降;
精神萎靡,异常烦躁。
重要提醒:如果孩子发热同时出现上述任何一项表现,都应立即就医,切勿当作普通感冒自行处理。
预防措施: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
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
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早就诊规范治疗。
治疗与预后
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关键在于快速诊断、紧急干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支气管镜手术:这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支气管镜直接取出堵塞气道的黏液栓,立即解除梗阻。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使用针对性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雾化吸入等辅助措施。
康复管理:出院后需要定期复查肺功能,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