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诊了好多过度用力发声后胸口突然刺痛的患者,十之八九都是女主播,这都成她们的‘职业病’了!” 方一新医生的介绍,道出了 “双十一” 期间急诊科的特殊现象。原来主播们为了直播带货冲刺业绩,长时间大声喊叫、飙高音,却没想到引发了肺气压伤,甚至导致肺泡破裂,诱发纵隔气肿。
什么是纵隔气肿?
纵隔气肿,通俗地说,就是胸腔正中央的"纵隔"区域出现了异常气体。纵隔是位于两肺之间的重要区域,里面包含着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这个区域是不应该有游离气体的。
当肺泡破裂后,溢出的空气并不会立刻消失,而是会沿着肺组织间的疏松"缝隙"游走,最常见的就是向上窜入纵隔区域。这就好比一个气球爆炸后,气体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寻找出路,最终聚集在某个空间里。
引起纵隔气肿的常见原因
除了新闻中提到的过度用力发声外,纵隔气肿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剧烈咳嗽或打喷嚏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特别是在感冒、哮喘发作或患有支气管炎时,剧烈的咳嗽会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增加肺泡破裂的风险。
呕吐或用力排便时,人们往往会不自主地屏气用力,这个动作同样会使肺内压力急剧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严重呕吐或便秘后会出现胸部不适。
运动损伤也值得注意。某些需要突然发力的运动,如举重、冲刺跑等,如果呼吸方式不当,也可能导致肺内压力异常升高。
此外,医疗操作也可能引发。比如在使用呼吸机治疗时,如果压力设置不当,或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呼吸管理问题,都可能成为诱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情况通常发生在肺部本身存在薄弱环节的人群中,比如潜在的肺大疱患者。肺大疱就像肺组织上的"小气泡",在压力骤增时更容易破裂。
纵隔气肿的典型症状
纵隔气肿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突发性的胸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是尖锐的刺痛或压迫感,位置在胸骨后方,可能会向颈部、背部或肩部放射。很多患者描述这种感觉就像"胸口被什么东西撑开"。
呼吸困难也是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喘不过气,特别是在深呼吸时疼痛会加重。这是因为积聚在纵隔的气体压迫到气管和肺部,影响了正常的呼吸功能。
另一个特征性表现是皮下气肿。气体可能从纵隔向上扩散到颈部、面部,形成"握雪感"——按压皮肤时会感觉到类似捏塑料泡沫的碎裂感。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气胸,症状会更加严重,可能出现明显的呼吸窘迫,需要立即就医。
纵隔气肿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的纵隔气肿,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医生会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屏气。同时会给予吸氧治疗,这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促进气体的吸收。在密切观察下,大多数轻微的气肿可以在1-2周内自行吸收。
如果症状较重或出现并发症,就需要住院治疗。医院会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和血氧监测,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会使用适当的止痛药物。
在少数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干预。比如当气体大量积聚导致严重压迫症状,或者合并张力性气胸时,可能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反复发作或存在明确的肺大疱,可能建议进行手术修补。
值得一提的是,预防复发同样重要。治愈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行为。对于有肺大疱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特别注意保护肺部健康。
结语
纵隔气肿虽然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通过这个"双十一"主播们的健康警示,我们要认识到科学用嗓的重要性。无论是主播还是普通人,都要避免突然的过度用力发声,保护好我们的呼吸系统。如果出现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快恢复健康。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作为诊疗依据。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