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吃鱼腹部剧痛:昨天上午,连云港一名女子因腹痛来到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令人惊讶的是,医生从其肠胃中取出一个鱼钩,更不可思议的是,鱼钩上还连着一根长约10厘米的鱼线。
孙女士今年38岁,一直在外地工作,最近回东海老家看看家人、会会老朋友。没想到,上周三下午突然感到腹部剧烈疼痛,她赶紧到当地医院诊疗,但没找到明确病因,经过止疼、消炎抗痉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虽然有缓解,但是药效过后又疼起来。
8月1日上午,孙女士在闺蜜陪伴下,来到连一医消化内科就诊,该科李祎主任详细询问了病史,得知之前已做了胃镜、腹部彩超,她都没问题。李祎详细摸了摸其腹部,也没有板状服、膨隆等症状。但是看到孙女士疼得捂住腹部,脸色苍黄,李祎觉得不对劲,当即要求其去做个CT。当时临近中午,门诊已没有病人了,李祎告知门诊护士后,便带着孙女士来到CT室,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部位有一个环形金属物。
李祎建议再做一次胃镜。因为异物从胃部蠕动到了十二指肠,胃镜下操作难度加大。幸亏李祎主任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终于“逮到了”环状金属,正在往上“捞”的时候,李主任在镜下惊奇地发现,环状金属还跟着一根线,天啦,竟是鱼钩!担心鱼钩尖划伤胃肠,李祎主任小心翼翼,10分钟后,终于取出了带着10厘米长鱼线的鱼钩。
孙女士清醒后,当即感到不疼了。当她看到取出的鱼钩时惊呆了。突然,她想起上周二午餐吃剁椒鱼头时,感到一根鱼刺卡住喉咙,咽了好几块干馒头才咽下去,没想到竟是鱼钩。
吃鱼虽好 但要注意以下事项
1、空腹吃鱼——导致“痛风”
在减肥(减肥食品)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鱼片——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3、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4、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99健康网推荐阅读:
- 上一篇:夏季丹毒高发 丹毒的多发部位是哪里
- 下一篇:吃小龙虾不能直腰 竟是患上龙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