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表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遍查食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总是一样不缺。可同样的问题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总是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中如魔咒般的老问题——为什么"日常检测"总一无所获,"紧急抽查"的结果总"石破天惊"?管理部门的回答,公众耳熟能详:快速检测敏感度不高、毒素原本不在检测范围内。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都行动迅速,查禁措施也十分得力,但这种"闻灾方重视,亡羊才补牢"的"马后炮"监管又有多大价值?
从农场到餐桌,在食品安全链条上这样一些环节:微生物和细菌处理、传送和包装卫生、转基因食品控制和添加剂管理等等。如果连普通百姓都能理清的监管方式方法,而有关部门总是缺位,食品安全问题衍生的情绪恐怕就会变成一种社会公愤。公众总不能每天都拿着一个便携式监测器,终日惶恐地面对自己面前的那个"失控"的餐桌。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过去,我们总是强调,生产者追逐利益,丧失道德底线,但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难辞其咎呢?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不在少数,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而且,最近几年,我们在监管硬件方面的投入也不小。但是最终还是形成多个婆婆管不好一张嘴局面。这里确有部门职责不明或互相推诿问题,但监测不力不到位甚至玩忽职守怕是症结所在。在央视曝光的生产假葡萄酒厂家的车间里,还安装着监控摄像头,直接连通当地质监部门,并有专人监控。可见,造假者的毫无顾忌不是没有原因。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我们常常要求食品生产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倡行业道德的约束,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构筑坚实的监管体制,有关部门更是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担其所责,否则,再好的机制和体制也会成为聋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