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不适,第一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在网上寻医问诊。不用出门,不用排队挂号,花几分钟发条微博,就能得到专业的建议。记者发现,目前在各大微博网站上,各类医生名头的微博数以千计。根据记者不完全的统计,南京地区开微博“看病”的医生有两三百人。(6月28日《现代快报》)
有人戏言:微博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微博是万万不能的。现在的微博,确实很有威力,不但能寻人、能打拐、能募捐,现在还能“看病”了。微博上挂着主任医师,甚至是专家教授头衔的医生不在少数,网友们也乐得有这么一个免费寻医问药的平台。“微博看病”,一夜流行。
客观而言,“微博看病”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它可以帮助个别患者得到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通过自我保健和理疗缓解病情;比如,它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缓解现实中的医患矛盾和紧张关系等等。但是真要通过微博来看病,治病,笔者个人觉得还是有些不靠谱,应该谨慎对待。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虽然现在患者以看西医居多,但“望”和“问”仍旧是医生诊断病情必不可少的环节,再加上现代化的疾病检测设备,最终确定患者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可是“微博看病”,不但没有了中医的“望闻切”而只剩下了“问”,连西医的仪器检测也无法做到。医生所能做的,仅仅是根据患者的陈述来判断病情,指导用药。
即使不是医生我们也知道,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相反,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呈现出同一个症状。如果微博上的医生仅仅根据网友对症状的描述来判断病情,指导用药,则误诊的可能性会很大。如果患者根据这种误诊结果自己去买药吃,不但会延误了病情,耽误了正常的治疗,严重的还会导致对健康的更大的伤害。
“微博看病”的弊端还不止这些。有律师表示,网络上的一些所谓“专家”“教授”,现实中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医生,甚至是医术低劣的庸医、医托。他们参与“微博看病”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医院和诊所拉客人。再比如按照卫生部有关文件的规定,医生在网上提供医疗建议,没有收费,也不构成医疗合同,如果出现了误诊等医疗事故,患者很难为自己维权。
应该说,不管是“网络问诊”还是“微博看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来看,建议网友们谨慎对待,不能为了图省事省钱而耽误了正规的诊治,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 上一篇:谁绑架了“中国奶业标准”
- 下一篇:健康报:“刑上大夫” 医生在为谁扛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