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被个别企业绑架。据经济之声报道,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业内资深专家建议,中国应该大力提倡巴氏奶,消除现有常温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6月18日中国广播网)
到底是谁绑架了“中国奶业标准”?有专家认为,是“个别企业”,他还拿出了证据:在2010年以前,我国牛奶的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50万个,而蛋白质是每百克2.95克。2010年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结果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见都没有被采纳。“伊利、蒙牛包括生奶、常温奶、巴氏奶这样的标准是他们起草的,把很多东西都塞进去:细菌总数调到2百万,甚至蛋白质调到2.80。”他还举了一个比较“敏感”的事例:“这个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像蒙牛出口都退回来啦,出口转内销,牛根生走后门,把牛奶推到广东,在广州消费啦,2500吨呐。”而有的专家则认为一切都是“中国国情”使然:我国72%牛奶和72%牛奶都是散户饲养,散户生产。乳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倒掉。农业部为了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这样把标准降低了一下。
尽管在到底是谁绑架了“中国奶业标准”这个问题上有分歧,但很显然,相关专家都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的奶业标准确实低于国际标准,并且越调整越低、每况愈下。也难怪会出现国内游客赴港澳抢购奶粉一类的现象了。有网友曾经表示,现如今要想喝到放心奶只有三个途径:一是自养奶牛,二是出国购买,三是干脆移民。这种说法当然有点过激,但面对问题频发的奶制品行业、面对愈来愈低的奶业标准,又怎能不让消费者心生疑虑?
某些专家抛出的“国情说”,看似是为奶农的利益考虑,实则非常荒谬。现如今,“中国国情”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万能的“筐”,什么都有人往里装。曾4次参与国家乳业标准制订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明确表示,在现有标准下生产的常温奶,由于存在有害菌,显然不安全。为了奶农的利益就可以降低奶业标准了吗,就可以牺牲众多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了吗?如果那个蒙牛“出口转内销”的例子属实,实在是堪称中国奶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一大丑闻,会让亿万中国消费者感到心寒。并且,只有严格管理提高标准方能挽回中国奶业的声誉,才能促进其长远健康发展,也更符合奶农的长期利益。一味迁就退让,只能让奶业乱相愈演愈烈,更加难以收拾。
到底是谁绑架了“中国奶业标准”?不管是“个别企业说”还是“国情说”,都没有说到根子上。窃以为,造成“中国奶业标准”江河日下的罪魁祸首,一个叫“利益驱动”,一个叫“责任缺失”,一个叫“监管不力”。中国奶业的乱相,并非只是其业内企业和从业者造成的,根源还在于管理部门的失职失责。为了少数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不惜降产品低标准牺牲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商家为了逐利无所不用其极,监管部门为何又会为其“放水”呢?这里边有没有利益的驱动,甚至有没有“政府公关”或者其他更严重问题的存在?2010年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时,为什么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见都没有被采纳?为什么很多标准都是由“个别企业”起草的,以至于“把很多东西都塞进去了”?“个别企业”哪能有如此能量?
到底是谁绑架了“中国奶业标准”?很显然,归根结底还是“权力”,妄自尊大我行我素的“权力”。“中国奶业标准”被“个别企业”绑架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遭遇“权力”的绑架和纵容。奶企和奶农需要增加“道德的血液”,政府“相关部门”是否更该补充点“道德的血液”呢?(乔志峰)
- 上一篇:“塑料大米”是谁之过?
- 下一篇:人民网:盲目微博来看病 小心越看越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