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省血液中心网站首页的“库存血液动态”栏内,代表A 、B 、AB、O 四个血型的图标,已经连续3天是标示“正常”的笑脸,甚至3天前还偏低的AB 型,竟然变成了“偏多” ;青岛血站的库存也均处在正常范围内,其中A 、B 、AB 三种血型的库存还略高于正常水平……
自 10月中下旬以来,一场“血荒”波及全国多个地区,并迅速波及到我省青、烟、威地区。尔后在多方的努力下,这场危机又很快得到缓解。
危机是否已经成为过去?这样的风波会不会再来?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刮风下雨都受影响
我国于1998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之前是有偿、义务和无偿献血并行。此后,我省已多年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省中心血站负责省部属26家医院的日常供血和应急任务。
目前采血最大的问题是“靠天吃饭”,采血机制依然脆弱。由于献血完全自愿,决定了供给的波动较大,表现为每年淡旺季明显,甚至受天气、节假日等影响。每年3、4、5和9、 10、 11月份是“旺季”; 6、7、8和12、1、2六个月份则是淡季,采血量明显减少,而临床用血量并不减,还常常成为手术旺季,供需矛盾加剧。
采血、用血量的不可预测,又无法替代,供求关系的无法主动调节,使血液采供保障压力剧增。
“血液从采到用,不确定因素太多,有时甚至刮风、下雨都会影响到临床用血。”省无偿献血办公室主任李蓬这样形容当前的血液采供链条。
首先是血液的特殊性,红细胞、血小板的保存期限最长分别为35天、5天,决定了不可能大量贮备,只能现采现用;而当人体大量失血时,血液是抢救生命的唯一办法,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替代,只能输血浆,没有别的选择。
再就是临床用血随机性大,紧急情况多,特别是产科,一旦出现产妇大出血,一个病号的用血量能把全身的血液换几遍。“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没有指征、先兆,无法预料。”李蓬说。
同时,目前全省血液系统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血液无法跨市调剂,以及一些政策、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也使我省血液应急能力大大降低,用血不平衡的情况更加凸显。
- 上一篇:新疆医改新举措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下一篇:男人怕热女人怕冷 专家支招冷热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