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声明,称红牛“产品品质安全稳定”。13日,红牛饮料重新回到各大超市的货架上。
三天内在超市下架又上架 食品专家称暴露保健品行业乱象
求证红牛“添加门”事件真相
核心提示 2月9日,保健食品红牛饮料被曝违法添加了并未通过审核的食品添加剂。该事件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次日,部分大型超市立刻对红牛相关产品进行下架处理。
但事件接下来的演变方式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2月11日,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声明,称红牛“产品品质安全稳定”。13日,红牛饮料重新回到各大超市的货架上。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根据在北京、山东等四省市开展的抽检,未发现红牛有质量安全问题。
消费者到底该信谁?知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告诉《法制周报》记者,红牛“添加门”事件暴露了保健品行业的乱象。红牛饮料涉嫌违反了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却被一句“符合当时的有关规定”轻轻带过。虽然业内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集权”的呼声甚高,但由于关涉多个部委的切身利益,“集权”一时难以实现。
红牛“添加门”事件的演变让公众摸不着头脑。
2月9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重磅消息拉开了红牛“添加门”事件的帷幕。
2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报,称红牛饮料是1997年申报批准的保健食品,“符合当时的有关规定”。
知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告诉《法制周报》记者,红牛“添加门”事件暴露了保健品行业的乱象。现在,红牛饮料涉嫌违反了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却被一句“符合当时的有关规定”轻轻带过。
违规添加剂风波
2月19日,《法制周报》记者在长沙市家乐福超市芙蓉店看到,“红牛R维生素功能饮料”和“牛磺酸强化型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已正常销售。超市工作人员称,“产品没问题,有问题就不会卖”。
之前的2月9日,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特别节目《“红牛”真相》,报道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对红牛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红牛饮料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中,柠檬酸钠、苯甲酸钠、胭脂红和柠檬黄4种添加剂并未出现在其国家保健食品批文中。
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一分局副局长刘连军表示,红牛饮料标注的执行标准经查证为果味型功能饮料,但是红牛属于维生素功能饮料。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按照相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经营。
2月10日、11日,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连发两份《声明》,力证其产品合法合规,不存在任何非法添加。
红牛“添加门”事件曝光后不久,2月11日,长沙家乐福等超市主动将红牛下架。
2月11日,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公开表示,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是卫生部1997年7月4日批准的保健食品。根据当时保健食品注册管理的有关规定,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及说明书可只载明主要原料。
2月11日,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出一份《关于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的长期抽检情况说明》,称红牛“产品品质安全稳定”。
2月13日,红牛饮料在家乐福全国门店恢复上架。
2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红牛饮料检验结果的通报》,称相关部门对红牛11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抽检,“符合规定,尚未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关于红牛饮料原料标注的合法性问题,核查结果为,红牛饮料是1997年申报批准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为抗疲劳;批准证书只载明主要原料,未载明苯甲酸钠、柠檬酸钠、胭脂红、柠檬黄等,符合当时的有关规定。
但同时,检查中发现,红牛饮料生产企业在标签标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监管部门已责令其限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