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表明,在新生儿的行为评分中,剖宫产(俗称剖腹产)儿童患多动症的几率为11.6%,远高于顺产6.25%的水平。而且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过敏等免疫系统问题。剖腹产,这个看似快速、安全的手术,却隐藏着更多的潜在危害,说得严重点,甚至会影响整个下一代的身体素质。
今年初,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剖腹产率高达46.2%,是世卫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居世界首位。今天,两个人里几乎就有一个人选择剖腹产;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10个人里只有不到一个人选择剖腹产,上升速度之快,让人不得不为之担忧。有媒体甚至把这个数字称为“尴尬的世界第一”。
记者观摩剖腹产手术
2010年10月20日上午10点多,《生命时报》记者走进北京某医院第三病区5层产房手术室时,林洁(化名)躺在狭窄的手术床上,一边和麻醉师聊天,一边熟练地在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等待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她对记者说:“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个儿太大了,自己很害怕,就选择了剖腹产。”现在这个孩子,虽然B超预计只有7.1斤,但因为第一胎是剖腹产,所以也只能接着剖。
11点20分,她背过身去,麻醉师手脚麻利地在她后背涂上暗黄色的消毒液,铺上无纺布,然后将粗大的针头扎入脊髓中,一两分钟后,她说自己的身体开始发热、发麻。这时,护士过来听胎心,用同样暗黄色的消毒液在她的整个腹部和大腿根部厚厚地涂上一层。
狭窄的手术室里站着两个医生和5个护士,大家分头紧张地忙碌着。两个巨大的圆形无影灯,从10点10分的方向投射下来的光,在产妇凸起的腹部顶端汇聚成一个明晃晃的光圈。11点32分,伴随着单调而有规律的心电监护仪声,手术开始了。记者一直在手术室观看手术全过程。当手术刀划开腹部,鲜血一下子涌出来,短短5分钟后,手术室响起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整个过程快捷、冷静而有序,没有漫长的等待,没有母亲急速地喘息、声嘶力竭的叫喊、筋疲力竭的生育,更没有孩子从探出小小的脑袋到小手、小脚,一点点向外挤压的过程。一个新的生命就这样在短短十几分钟内简单而容易地诞生了。
像林洁这样,选择用最省事的方式把孩子生下来的人,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网站公布的消息显示,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几乎增加了9倍。当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腹产率在40%—60%之间,少数已超过80%,某些医院甚至上升至90%。
“与医学上规定的婴儿巨大,骨盆畸形、狭窄,宫内急性缺氧,母亲患有疾病耐受不住分娩,有突发事件中止妊娠等剖腹产指征相比,在中国,产妇或家属主动选择、坚决要求剖腹产,成为施行这一手术的最主要原因。”上海交大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徐先明说。目前这种无任何指征的手术占到所有剖腹产手术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