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顾天成)有近五分之一的6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比例约为2:1……5月10日至11日,第十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科学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公布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各年龄组超重肥胖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目前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约10.4%的6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介绍,肥胖是糖尿病、肿瘤、骨关节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维持健康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超重肥胖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122%。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比例约为2:1,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体重超重人群比例偏高,给防治工作带来结构性挑战。
肥胖防治也是一项全球性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2年,全球有约八分之一人口处在肥胖水平,成人肥胖人数自1990年以来翻番。对此,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表示,肥胖不仅是健康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政策调整实现共同应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国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再到《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卫生疾控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全人群营养健康和肥胖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大会上表示,肥胖问题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结合点,要以体重管理为抓手,推动我国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要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切入点,有效减少超重肥胖等中间危险因素,从而防治主要慢性病。
延伸阅读:肥胖的十大危害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对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1.代谢性疾病:肥胖患者更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研究显示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者。
2.心血管疾病: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相关。
3.呼吸问题:肥胖可能导致呼吸功能低下,引起气喘,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性高血压和心衰竭。
4.肝胆疾病:肥胖者更容易患胆结石和脂肪肝,据统计,肥胖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50%以上。
5.癌症风险:肥胖与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包括子宫癌、胆囊癌、肾癌等。
6.肌肉骨骼疾病:超重和肥胖可能增加骨关节炎等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
7.生殖和发育问题:肥胖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增加早产、先天畸形和围产期死亡的风险。
8.心理问题:肥胖可能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社交障碍。
9.寿命影响:肥胖程度与病死率密切相关,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增加。
10.智力下降:研究发现,女性肥胖与智力下降有关,肥胖还可引发老年妇女的痴呆症。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饮食、体力活动、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摄入的卡路里和消耗的卡路里之间的能量平衡。通过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
- 上一篇:新型疫苗有望终止结核病流行
- 下一篇: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易受糖尿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