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转凉,温差变化明显,正是病毒活跃的时期。不少抵抗力尚弱的宝宝,一不小心就被病毒“盯上”了。据媒体报道,某保健院近日透露,一种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病原体已进入高发期,专门袭击婴幼儿。医院儿科病房因感染此病毒住院的患儿数量明显增加,一天最多收治超过30名,占到了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的一半。这无疑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它对小宝宝威胁这么大?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孩子?
一、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它感染的对象几乎是2岁以下的所有儿童。
1. 病毒的特性与危害:
RSV 是一种能引起呼吸道合胞(即被感染的细胞会融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合体细胞)的病毒。它主要攻击下呼吸道,尤其是婴幼儿细小的支气管和肺泡。对于成年人和大龄儿童来说,感染 RSV 症状可能只是普通感冒,但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早产儿或有基础肺部疾病的孩子来说,RSV 可能导致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2. 为什么专盯低龄儿童?
婴幼儿的气道直径非常狭窄,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当 RSV 病毒入侵时,会导致细小的毛细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很容易造成气道阻塞,引发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成人和较大儿童的气道相对宽敞,不易被完全阻塞,症状就轻得多。
二、RSV 感染的症状、传播途径与高发期
了解 RSV 的表现和传播方式,是做好预防的基础。
1. 潜伏期与初期症状:
RSV 的潜伏期通常为2到8天。
初期: 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如流鼻涕、鼻塞、轻微咳嗽、轻度发热。
进展期(高危信号): 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加重、呼吸加快(急促)、出现喘息音(类似哮喘的“呼哧”声或“拉风箱”声),喂养困难,精神状态变差。
2. 传播途径:接触与飞沫传播:
RSV 是一种极其容易传染的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
飞沫传播: 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直接进入他人呼吸道。
接触传播: 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桌子)存活数小时。孩子接触被污染的物体后,再用手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即可被感染。
3. 季节性高发期:
RSV 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秋冬季至早春是其高发期。随着气温下降,室内活动增加,空气不流通,病毒传播速度加快。
三、RSV 的治疗方式与重症警示
对于 RSV 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1. 治疗原则:对症支持治疗:
RSV 感染大多是自限性疾病(即可以自行痊愈),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
退热: 监测体温,根据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
吸痰和清理鼻腔: 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轻鼻塞和呼吸困难。
雾化治疗: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缓解气道痉挛和水肿。
2. 警惕重症信号:立即就医:
家长必须警惕以下重症信号,一旦出现,应立即带孩子就医:
呼吸急促或费力: 孩子呼吸速度明显加快,鼻翼煽动,甚至出现“三凹征”(吸气时锁骨上、胸骨上和肋骨间隙凹陷)。
喂养困难: 哭闹时难以平复,喝奶或进食量明显下降。
肤色变化: 嘴唇或指甲呈青紫色(缺氧的表现)。
精神状态差: 嗜睡、持续烦躁不安、难以叫醒。
四、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RSV感染,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提升免疫力。
1. 严格手卫生:
洗手是预防 RSV 最重要的措施。 无论是孩子还是与孩子接触的成人,都应频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接触口鼻或更换尿布后。
2. 隔离与避免交叉感染:
在 RSV 高发期,尽量避免带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果家中大人生病(哪怕只是轻微感冒),也应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亲吻或近距离接触婴儿。
3. 保持空气流通:
即使在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环境中病毒颗粒的浓度。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有助于保护孩子的呼吸道黏膜。
4. 特殊人群的预防性用药:
对于极高风险的婴儿(如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肺病的婴儿),医生可能会建议在 RSV 高发季节,每月注射一次单克隆抗体(如帕利珠单抗),但这属于被动免疫,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
- 上一篇:蔡磊研发药物对病友起效自己没用 目前只能靠眼控仪交流工作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