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监测催生的不仅仅是百亿元的蛋糕,还有隐隐的担忧。
“目前,在PM2.5监测设备市场上已经展开没有硝烟的战争,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激烈,要提高警惕。”昨日(3月5日),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眼下,为争夺更多可能性订单,各设备生产及代理企业已在暗自较劲。但截至目前,PM2.5设备采购和使用指导意见并没有出台,这或许将滋生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显然,国内部分监测设备企业对下一步订单市场早有准备。
中外企业暗自较劲
昨日,董金狮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设备采购市场现在还处于破冰阶段,冰还没化,但各方都在酝酿,“很多企业的私下工作已经展开,比如跟政府提前沟通推介设备什么的。”
先河环保(300137,SZ)证券部人士日前向记者介绍称,目前做得最好的是北方市场,“除港澳台地区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有设备在售”。先河环保目前已经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如果政府下订单,公司可以立即出货”。
资料显示,先河环保主营环保监测设备和服务,目前公司PM2.5监测仪器已经通过美国EPA认证,是该领域少数能够与国际厂家竞争的国内企业之一,也是少数能够受益PM2.5监测的上市公司之一。
同时,聚光科技(300203,SZ)证券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也对商机充满期待,“公司有相应的技术,一旦国标明确,公司也会积极地参与,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这一领域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少数。据悉,目前国际比较有名的PM2.5监测设备厂商主要有美国TFS(赛默飞世尔公司)、法国ESA(苏氏环境公司)美国METONE、美国API(自动精密工程公司)、法国ESA(法国苏氏环境公司)、澳大利亚的EcoTech和Monitor等。
“国内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还主要依赖进口,非国产PM2.5监测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这可能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竞争。”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表示。
不过,PM2.5监测设备终究属于小众市场,市场争夺战将在少数有实力的企业间展开。“相对而言,PM2.5监测设备整体市场规模有限,而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所以投资方面会比较理性,蜂拥而上的局面很少出现。”盘雨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资金能否到位是关键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近日透露,目前我国具备对PM2.5和臭氧监测条件的城市有56个,监测设备169台/套,同时具备PM2.5和臭氧监测条件的有50个城市。“‘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布置1500个PM2.5监测点,前期需要的投入将超过20多亿元,每年新增费用也将超过1亿。”
“这个数据,只是在大中城市要求,但可能真正污染来源不在大中城市,可能在农村、乡村、在矿区,这些地方的监测是更大的市场,投入也会大大超出20亿元。”昨日,董金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据悉,未来不止是政府部门需要采购,一些行业协会、试点单位,其他企业等也将投入设备采购。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部分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资金能否到位还是个问号。“主要是资金问题,增加1套PM2.5仪器多则需要30多万元,少则也要8万~9万元。”瑞邦晟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标准实施时间表公布的时候,各地2012年的预算已经基本完成,这就需要追加预算,但各地能掌握的资金有限。
董金狮也认为,环保部的数据只是预估,各个地方政府具体实施并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钱,文件下来了,找财政部门,人家说没钱或者只划拨一部分,自己再想办法配套,批文的单位和给钱的单位不是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