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一些三甲医院,有钱搞建设,却不愿意花钱配备护士。同时,马部长也要求医院把增长的步伐收一收。马部长说,当前暴涨的专业主要在:骨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和口腔科。为什么是这些科室呢?显然,这些可是近年来的技术与卫生材料发展迅猛,这种现象与趋势说明什么呢?
这两天在家思考马部长的质问,在整理一些资料时,读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关于医学技术发展的价值思考》的研讨会上的报告,我越感到医改的任务艰巨。
韩启德说,医学技术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技术至上”盛行。20世纪前,医生都是上门服务,医患之间亲密、信任。但是随着现代医院的兴起,病人去医院就医取代了医生上门服务,从而带来了冷漠感。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让医学与病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医生越来越不愿倾听病人的主诉,只相信仪器设备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过度依赖药物与手术,越来越忽视病人的心理因素。
北京肿瘤医院一项统计资料表明,20年前,胃癌诊断通过纤维胃镜、常规活检病理诊断等只需440元,而现在基础诊断就需要2830元,如果使用核磁共振等高端诊断技术,花费还需上升数千元。治疗费用上升更快,胃癌化疗从20年前每人次平均1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50元。然而,费用的上升并没有带来胃癌5年生存率的提高。研究显示,1975年~1980年,Ⅰ期~Ⅱ期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是67.9%,1991年~2000年是78.9%;1975年~1980年,Ⅲ期~Ⅳ期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是43.2%,1991年~2000年是41.1%。
“不要因为对技术的盲目信赖,而忘记人,忘记医学的本质。”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名言也许就是医生的本分和医学的本质。要达到这些具有责任心医生的境界,该由谁去推动呢?我正在思考:医生的价值如何实现。希望大家多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