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世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传统中药三氧化二砷(As2O3,俗称砒霜)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俘获;抑制胶质瘤细胞内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可显著增强其对As2O3的敏感性。通过化疗新药开发、化疗给药途径改进、放、化疗增敏等多种综合手段,课题组在临床中将胶质母细胞瘤病人存活时间由平均12.5个月延长到18个月。
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占原发脑肿瘤的40%~50%,肿瘤恶性程度高,病人预后极差。目前,放化疗为胶质瘤术后最常用的综合治疗手段,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和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有效的化疗药物很少,现国际公认的化疗药物为烷化剂替莫唑胺,但仅对半数病人敏感。
赵世光课题组首先着重于三氧化二砷—聚体缓释系统的研发。结果发现,As2O3可以将胶质瘤细胞俘获于G2/M期和G0/G1期;实验观察到As2O3能使两个胶质瘤细胞系的p53蛋白水平增高,细胞周期蛋白B1表达降低。
研究还发现,As2O3在导致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引起热休克蛋白的大量表达,后者由此显著增强了As2O3的疗效。
专家评价指出,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确认中药砷剂对脑胶质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并针对胶质瘤特点建立了颅内缓释剂化疗和脂质体包埋技术两种新的给药途径,从而提高了As2O3的用药效果。在进行放化疗增敏研究中,课题组还锁定了可作为增敏靶点的敏感基因及蛋白,有助于延长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
据悉,该项名为《胶质瘤化疗、放疗及其增敏研究》的科研项目,日前获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