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广东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已达3195例,均为轻症,疫情最早由境外输入病例在顺德区乐从镇引发。乐从医院作为定点收治机构之一,为患者提供防蚊隔离环境,病房配备蚊帐、门帘、灭蚊设备。患者韦女士表示发病后关节剧烈疼痛、手麻,严重时“完全无法下地行走”,症状初期易被忽视。她怀疑与居住环境蚊虫滋生有关,提醒大家加强家庭防蚊工作。
基孔肯雅热症状有哪些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以发热、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做好防蚊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应对。
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
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通常经过 3 - 12 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症状。发热是首发表现,体温可迅速升至 39℃以上,持续 3 - 5 天,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不适。
关节疼痛更为突出,多累及手、脚、膝等关节,表现为剧烈疼痛,甚至影响活动,部分患者的关节症状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此外,少数患者会出现皮疹,多为躯干、四肢的红色斑丘疹,一般持续 1 - 3 天消退。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先在蚊子体内繁殖,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病毒便会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也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或水传播,蚊子是唯一的传播媒介。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蚊子活跃,该病更容易流行。
基孔肯雅热的防治措施
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防蚊灭蚊。日常生活中要清理居住环境中的积水,定期给花瓶、水桶等换水,消除蚊子滋生地;外出时穿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避免在蚊子活跃的清晨和傍晚长时间逗留户外。
若感染该病,目前虽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可对症治疗。发热时可使用退烧药,关节疼痛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止痛药物,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恢复。
基孔肯雅热虽会带来不适,但只要做好防蚊措施,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就能有效降低其影响。保持环境整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应对这类蚊媒传染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