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报显示,广东省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已超3000例,均为轻症病例。
据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23日通报,截至2025年7月22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934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佛山市禅城区卫生健康局23日通报称,截至2025年7月22日,禅城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47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和祖庙街道,均为轻症病例。
佛山市南海区卫生健康局23日通报称,截至2025年7月22日24时,南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07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均为轻症病例。
佛山市三水区卫生健康局23日通报称,截至2025年7月23日12时,三水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5例,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和云东海街道,均为轻症病例。
此外,佛山市高明区卫生健康局21日通报称,截至2025年7月20日,高明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例,位于荷城街道,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近年来在多个热带地区爆发,成为一种关注的健康问题。它的症状往往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混淆。本文将为你提供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传播途径及有效防治的详细信息。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到7天出现,最初症状类似感冒,包括:
高烧:体温可能突然升高,并伴随寒战。
关节痛:最典型的症状,特别是手、脚和膝关节,痛感剧烈,严重时甚至影响行走。
肌肉痛与头痛:伴随全身不适,尤其是头痛和肌肉酸痛。
皮疹: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红色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和面部。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的消化不适。
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但关节疼痛有时会持续更长时间。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蚊子叮咬。受感染的蚊子吸食了含有病毒的人的血液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繁殖,并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给健康人。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这些蚊子通常在白天和黄昏时分较为活跃。
基孔肯雅热通常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爆发,尤其是城市化较快的地方,蚊子繁殖条件较好,易成为疫情传播的源头。
如何防治基孔肯雅热
防蚊措施
防蚊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可通过以下方法减少蚊虫叮咬:
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和长裤。
在蚊虫活跃的时段,尽量待在室内,或使用蚊帐、蚊香。
清理家中和周围环境的积水,防止蚊子繁殖。
及早就医与对症治疗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如使用解热药物和止痛药。若出现关节痛等长期症状,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康复。
疫区注意防护
在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地区旅行时,要特别注意防蚊措施。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补充,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