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乙肝是如何传染的吗?其实,乙肝的传染途径并不复杂。常见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掌握这些传染途径,有助于我们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远离乙肝的威胁。
血液传播
输血及血制品:如果输入了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如白蛋白、球蛋白等,感染乙肝的几率非常高。在过去,由于对血液检测技术的局限性,通过输血感染乙肝的案例时有发生。如今,虽然血液筛查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能完全排除这种风险。
共用针具:共用注射器是乙肝血液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一些吸毒人群中,常常会出现多人共用注射器的情况,这使得乙肝病毒在他们之间快速传播。此外,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场所,如消毒不严格的牙科诊所、美容机构等,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进行治疗、纹身、穿耳洞等操作,也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到乙肝患者的血液时,也可能会感染乙肝。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的物品,就存在感染的风险。因为这些物品上可能会残留乙肝患者的血液,而健康人的口腔或皮肤黏膜可能存在微小的破损,病毒就会通过这些破损处进入体内。
性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与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是乙肝性传播的主要方式。乙肝患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在性行为过程中,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生殖器官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从而导致感染。尤其是多个性伴侣、同性恋等人群,感染乙肝的风险相对较高。
性器官损伤:如果在性行为过程中出现性器官的损伤,如擦伤、裂伤等,会增加乙肝病毒感染的几率。因为破损的黏膜更容易让病毒侵入,使得感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在怀孕期间,乙肝病毒可能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胎儿感染乙肝的几率较高。目前,对于乙肝孕妇,医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宫内感染的风险,如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等。
分娩过程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乙肝病毒的物质,从而导致感染。这是母婴传播中最常见的途径。为了降低这种感染的风险,现在通常会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产后感染:产后,乙肝母亲通过母乳喂养、与婴儿的密切接触等方式,也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如果母亲的乳头有破损出血,婴儿口腔有溃疡等情况,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不过,如果采取了正确的预防措施,如婴儿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乳喂养也是相对安全的。
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涵盖了输血及血制品、共用针具、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等情况;性传播主要有无保护性行为和性器官损伤;母婴传播则分为宫内感染、分娩过程感染和产后感染。了解这些常见的传染途径,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预防。例如,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具、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在性行为中正确使用安全套,乙肝孕妇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母婴阻断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