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一名 38 岁女性因食用家中冰箱里的隔夜冰西瓜,出现全身酸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经医生检查,细菌培养后发现是李斯特菌感染,且引发了颅内感染。这一事件让很多人对冰箱里的食物安全产生了关注。
什么是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细菌,它有个显著特点 ——“耐冷”。一般的细菌在低温环境下生长会受抑制,但李斯特菌在 0℃-4℃的冷藏环境中仍能正常生长繁殖,冰箱的冷藏温度对它来说几乎不起作用,这也是它容易污染冰箱内食物的重要原因。
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水、动物粪便里都可能有它的身影,很容易污染肉类、乳制品、海鲜、水果、蔬菜等食物,尤其是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被污染的概率更高。
李斯特菌的危害
李斯特菌进入人体后,会引发感染,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肠胃不适,但对孕妇、新生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危害极大。
它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身体各个器官,引发败血症;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就可能像新闻中的女性一样引发颅内感染,出现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李斯特菌感染后的治疗周期较长,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感染李斯特菌有哪些症状?
感染李斯特菌后,症状一般在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后 1-4 周出现,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全身酸痛等,和普通的肠胃感冒有些相似,容易被忽视。
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症状会更严重。除了上述表现,还可能出现颈部僵硬、意识模糊、抽搐等颅内感染的症状,若不及时就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如何避免感染李斯特菌?
要避免感染李斯特菌,关键在于做好食物的储存和处理。首先,冰箱要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内部卫生,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其次,食物要生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肉类、海鲜等生食物要密封好放在冰箱下层,熟食和水果放在上层。
对于切开的水果,比如西瓜,最好现切现吃。如果一次吃不完,切开后要及时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但储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不超过 24 小时,且取出后最好加热或彻底清洗表面再食用。
另外,吃剩的熟食在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高温能杀死李斯特菌。购买的肉类、乳制品等,要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食用前检查保质期,不食用过期食物。
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饮食细节,就能有效降低感染李斯特菌的风险。毕竟,食物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马虎不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储存方式,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