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广东基孔肯雅热确诊已飙升至3000例!乐从镇、北滘镇的居民甚至自发组织‘翻盆倒罐’行动。"2025年7月,广东遭遇近年来最严峻的蚊媒传染病威胁,伊蚊叮咬传播的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双重夹击,患者高烧、关节剧痛的症状让医院门诊量激增。世卫组织紧急预警全球119个国家面临疫情风险,而广东疾控专家直言:"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没有蚊虫就没有疫情。"这场健康保卫战,需要每个家庭从清理阳台一盆水开始
一、病毒传播的三大关键环节
1. 蚊虫孳生温床:从花盆托盘到废弃轮胎:伊蚊偏好在清洁积水中产卵,家庭中水生植物容器、空调排水盘、甚至瓶盖积水量都足够蚊卵孵化。顺德区调查显示,70%的病例所在社区存在露天堆放轮胎、泡沫箱积水问题。
2. 叮咬时机:白天活跃的"隐形刺客":与夜间叮咬的库蚊不同,伊蚊白天攻击性强,户外活动时未穿长袖、未涂驱蚊剂的人群最易中招。北京疾控监测发现,公园晨练和傍晚散步时段叮咬率最高。
3. 症状混淆:误当感冒延误就医:初期发热易被误认为中暑或流感,但基孔肯雅热典型特征为腕关节、踝关节对称性肿痛,皮疹多从四肢向躯干蔓延。
二、家庭防护实战指南
1. 清积水:斩断蚊虫繁殖链:
• 室内:每周彻底清洗富贵竹、绿萝等水养植物容器,用刷子刮除内壁虫卵;冰箱接水盘、饮水机托盘每日清空。
• 室外:填平庭院洼地,废弃轮胎打孔排水,垃圾站周边喷洒灭蚊幼缓释剂。
2. 灭成蚊:物理化学双管齐下:
• 蚊香、电蚊拍适用于密闭空间,喷洒杀虫剂前需关闭门窗30分钟;社区统一消杀时,居民应配合清理楼道杂物。
• 纱窗筛孔需小于0.9毫米(20目),破损处及时修补;蚊帐边缘压入床垫下,防蚊虫夜间偷袭。
3. 防叮咬:穿衣驱蚊有讲究:
• 浅色长袖衣裤比深色更防蚊,驱蚊剂选择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成分的产品,儿童使用浓度不超过10%。
• 避免使用含薄荷或香茅的"天然驱蚊贴",其防护时间不足1小时,且可能刺激婴幼儿皮肤。
三、高风险人群与特殊场景应对
1. 慢性病患者:备足药物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感染后可能血糖骤升,需每日监测;关节炎患者可准备冰袋冷敷疼痛关节,避免热敷加重肿胀。
2. 旅行防控:归国后健康监测14天:从东南亚、非洲等疫区返回者,即使无症状也应避免献血,防止病毒通过输血传播;若出现发热,就医时主动告知旅行史。
3. 社区协作:邻里互助查漏补缺:组建居民巡查队,重点检查出租屋阳台、工地积水;学校安装防蚊纱门,体育课调整至中午蚊虫低活跃时段。
结语:
从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链条(积水孳生、白天叮咬、症状混淆)到家庭防护(清积水技巧、灭蚊策略、科学驱蚊),再到特殊群体保护(慢性病管理、旅行防控),每个环节都需全民参与。记住——防住一只伊蚊,就是保护整栋楼的健康;清理一处积水,相当于消灭千万颗"病毒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