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19日提出,中国现在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但是还没有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气氛。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于4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当日举行了以“全球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孙宝国与媒体交流时表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需要向消费者传递科学、准确的信息,以免形成误解,“牵扯到食品安全,我们要告诉大家真相”。
孙宝国说,从食品安全整体状况上看,食品的安全性是好的,但中国消费者感觉却是差的,这里存在一个大的偏差。他指出,“很多消费者没有吃坏,却被食品安全问题吓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反思,怎样告诉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客观认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正确认识中国的食品”。
这位食品添加剂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问题在中国遭到误解,被“妖魔化”了。有的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注有“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防腐剂”等字样,如此标注,“消费者就觉得(食品添加剂)肯定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刻意标上去呢?”食品添加剂就这样被自己的客户食品企业给抹黑了。
中国官方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但许多人却把它与违法添加物画等号。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也认为,本没有问题的添加剂,因食品包装上特意标注“不含任何添加剂”,就变成好像有问题。“希望所有和食品安全利益相关的集团、个人,都要尊重事实,不抹黑,还事实本来面貌”。
“从科学家的观点来说,现在的食品是有史以来最安全的食品。遗憾的是,消费者觉得现在的食品很不安全。”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任筑山博士说,一方面是因为食品安全报道比以前多了,关注度增强了;二是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这二三十年间快速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需求的标准也随之上升。
他说:“有史以来最安全的食品,为什么公众反而觉得不安全?怎样赢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政府当然有责任,监管、检查、法规等都很重要,但作为生产者的工业界,一定要尽可能把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做到位,把食品安全纳入成本,尽可能进行风险评估,而不是事后应对危机。
- 上一篇:四川雅安7级地震震感强烈造成两人死亡
- 下一篇:谷雨时节养生适合吃哪些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