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爱筑起生命之堤——“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纪实
德阳日报讯8月13日凌晨,曾遭受“5·12”特大地震重创的极重灾区绵竹清平发生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各项救援工作迫在眉睫……
德阳市卫生系统第一时间作出响应,迅即启动预案,火速驰援灾区,全力抢救伤员。关键时刻,德阳卫生人再次用“5·12”抗震救治中历练出的速度,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医疗卫生救援行动,在最短时间实现了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全覆盖,为灾区人民搭建起了爱的生命之堤。
迅即出动,打响救援应急战
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市卫生局立即启动卫生应急预案,成立了抗洪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及若干工作组,并落实责任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该局负责人第一时间率队赶赴灾区,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组建前线医疗卫生防疫组,调集市级医疗和卫生防疫专家驰援灾区。在8月13日当晚,就会同省卫生厅专家一道,指导绵竹制订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工作方案,为保证救援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该局抽调德阳市人民医院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指导绵竹开展伤员救治工作。确定绵竹市人民医院为清平泥石流伤员定点收治医院,负责组织开展伤员救治,并落实后备医院。同时抽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赶赴绵竹,配合绵竹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部门,对受灾地区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研判,科学、规范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灾后传染病疫情发生。为确保打赢抗洪救灾这场硬仗,市、县两级卫生部门还迅速组建了由610名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卫生应急后备队,同时各县(市、区)综合医院和市直医疗机构做好预留床位和药品、设备器械等各项准备工作,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奔赴灾区开展医疗卫生救援。
高效救治,构筑生命安全岛
灾情发生后,按照“统一指挥、及时施救、集中收治、分工负责”的原则,绵竹市卫生局在第一时间派出7名医务人员徒步或乘直升飞机挺进清平乡展开工作,另派70余名医务人员在汉旺转运救治伤员。
与此同时,绵竹市人民医院作为清平泥石流伤员定点收治医院,开辟专属病房,积极救治伤病员,并免费对安置点灾区群众进行诊治、发放药品,积极开展受灾群众心理抚慰和疏导工作。
截至目前,卫生系统已累计出动救护车69台、医务人员794人;收治入院地质灾害伤病员60人,已出院病员16人;在清平一线、汉旺救治站、绵竹职中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医护人员已累计诊治2754人次,开展集体心理访谈100余人,接受心理咨询1526人次。
立足科学,防疫监督全覆盖
市卫生系统坚持将卫生防疫与医疗救治同时部署、同步实施,建立了以绵竹市卫生防疫人员为主体,省、市卫生防疫专家为技术支撑,旌阳区、广汉市、中江县、罗江县卫生防疫人员为补充的三级卫生防疫梯队。已先后向清平一线增派卫生防疫、卫生监督专家共计17名,与清平卫生院的防保人员、村医生以及当地镇、村、组干部一道,建立了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三级联防联控卫生防疫体系,组成了5个卫生防疫组进村入户开展灾后防病工作,在灾后72小时内实现了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症状监测、饮水饮食监督指导、重点区域消杀四个全覆盖。
同时,在绵竹职中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和汉旺指挥部设立了医疗卫生站(点),分别派驻了14名医卫人员,负责受灾群众、参与救灾人员的医疗服务和食品、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并在集中安置点开展了卫生防病宣传、卫生巡查、传染病症状监测检诊、外环境消杀等工作。疾控机构每两小时搜集一次相关信息,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还实行了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至今,卫生系统已累计消毒面积363300平方米,悬挂卫生防病宣传横标46幅,印制发放宣传资料6种10090份,接受健康教育咨询6422人次,发送卫生防病知识短信20余条。还累计出动监督车辆202台次、人员324人次,监督集中供餐点76次,检查救灾食品发放点45次、清平山上副食店97户次,检查餐饮单位65户次,培训食品从业人员900余人次,监督各种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及分散式取水点98处次,监督医疗救治点105次。截至目前,受灾地区无发热、出疹、腹泻和聚集性病例出现,无传染病报告。周雪艳
- 上一篇:荐:男人需要常有的九大“补”
- 下一篇:我国逾一半男性吸烟 女性吸烟人群超1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