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应用原因多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指出,造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人身体一不舒服,就吃抗生素”,赵明钢表示,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一些患者或患者家属,在看病时强烈要求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为了避免医患纠纷,在可用抗菌药物、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就按照他们的要求开药,但是否科学、经济、合理,就不敢保证了”。赵明钢说,当前,公众可以在网上或媒体上获得各种信息,有些患者看到了某种医药广告后,就诊时直接要求医生开某种药品。经常听到有医生抱怨:“按照患者的意愿做,不科学;拒绝患者的意愿或者劝阻,往往会引发矛盾。”
“个别医疗机构和个别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赵明钢认为,部分医务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上有待提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了解。
此外,有些药品生产企业营销行为不规范,用“回扣”或“开单提成”等不法手段,向医院或医务人员推销抗菌药物,加之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补医”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是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我国使用指标强于美国
我国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严重的国家吗?是否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常常有公众发出这样的质疑。
“其实,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方面,在很多数据上强于美国”。赵明钢解释说,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美国抗生素的使用强度比我国强。
第二,美国所消耗抗菌药物的种类,特别是像头孢类的抗生素,分二代、三代、四代,美国使用的量比我国大。
第三,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我国从上到下高度重视。无论是卫生行政部门,专业的学会、协会,还是质控中心、医疗机构,包括保险的经办部门,都在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加以管理、调控。从2003年到目前为止,卫生部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文件或相关文件,就已经下发了12个,这12个文件还没有包括相关的临床路径和疾病的诊疗指南,由此可见我国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
目前已经越来越合理
“近几年抗菌药物的消费金额在逐步下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下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下降,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在降低”。赵明钢透露,我们选定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进行监测,所有的指标都证明,我国的抗菌药物使用越来越合理,而且相关数字远远好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赵明钢指出,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抗菌药物应用监管。近年来,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卫生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组建“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和评估。卫生部还对全国两万余名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微生物检测技术培训。
此外,卫生部还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和工信部,共同开展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个别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卫生部将多措并举,以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为突破口,进行相应专项治理整顿,并研究建立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
据赵明钢介绍,下一步,要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制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在这个管理办法里,将明确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该机构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强化处方点评制度,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处方资格进行限定。
二是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修订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制定《国家抗微生物指南》、《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药卷)》、临床路径等技术指导性文件。
三是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加强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建设和监测力度,细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是继续开展全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培训。鼓励临床药师深入一线,和临床医师形成医疗团队,对一些难治性的、感染性的疾病进行个案讨论、个案的会诊,给出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五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本报记者 田雅婷)
-链接
生产量≠销售量≠使用量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强调:
抗菌药物的生产量不等于抗菌药物的销售量;抗菌药物的销售量也不等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许多生产出来的药品,并没有完全销售出去,积压在企业、积压在销售环节的都很多,医院也没有做到零库存,而且,医院的药房也要储备,所以生产量不等于销售量。
在中间环节,有些抗菌药物进入了医院,有些还在物流,有些还在经销公司、代理商那里,即使是到了医院、到了药店,医院和药店自身还要储备。有的患者把药买回家去也未必全都吃了,所以,销售量也不等于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