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导致蛇咬人频发,湖北抗蛇毒血清告急
湖北省咸宁市老汉胡志诚被毒蛇咬伤后,多家医院都没有抗蛇毒血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多方联系,才在一家乡卫生院找到抗蛇毒血清。目前该省抗蛇毒血清库存仅剩下一人份。据了解,由于近来国内多个省市遭遇洪涝灾害,蛇洞被水淹,导致蛇爬出来咬伤人的事件频发,使抗蛇毒血清供应紧缺。中南医院药学部与上海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系,但该公司表示目前抗蛇毒血清的库存已为零,且由于生产原料紧缺、生产周期长等原因,近半月内都不会有产品。
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或许早已忘记了毒蛇的威胁,但不断见诸报端的蛇咬人事件依旧触目惊心。现在在北京分布最多的是俗称“五步倒”、“百步倒”的蝰蛇、蝮蛇一类混合性毒蛇,主要在房山、密云、怀柔等地;而市区内的伤者多是被饭店里或倒蛇人的毒蛇咬伤,一年中到304医院就医的蛇伤患者多达上百人。俗话说“居安思危”,我们必须有所防备。
秋季是蛇伤的高发期,尤其是农历七、八、九月,蛇伤患者猛增,被毒蛇咬伤的人占多数,此时郊外的蛇开始为冬眠储备能量,四处觅食,因而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不少人被蛇咬伤。虽然被蛇咬伤的病人大多是生活在郊外的农民,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外出游玩的“驴友”。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在此提醒大家,到外地旅游,人地生疏,如遇突发的身体毛病往往会手足无措,所以外出野游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特别要注意竹叶青、烙铁头、眼镜蛇及银环蛇这4种毒蛇。对不同的毒蛇,防治的方法也有所区别。今天在这里和朋友们分享一些我了解的知识。
如何避免蛇伤
进入秋初,“驴友”们到野外远足时最好带上一些蛇伤药,夏天雨前、雨后、洪水过后更应该特别注意防蛇。蛇种不同,活动时间也不同,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点和晚上18-22点。远足时要避开人迹罕至的草丛、密林等,可以带上软质的长棍或竹竿,边走边打一打路边的草丛,蛇会迅速逃跑,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在有毒蛇活动的环境中行走时,更要提高警惕,穿高帮鞋、长裤,因为蛇的攻击点一般都集中在腿部。尽量避免在草丛里休息,露营时一定要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在收拾地席或帐篷时,要小心查看,有可能可爱的蛇昨晚与你同眠。在翻转石块、采摘野果时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息于树上(比如竹叶青)。有经验的人曾经告诉我:迫不得已要在野外休息时,可在周围撒雄黄、石灰粉或水浸湿了的烟叶;另外,蛇讨厌风油精。见到毒蛇后要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或奔跑,没有十足把握不要发起攻击,应绕行或退后,其实蛇更怕你。被蛇追逐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很多时候,刚孵化出来的小蛇比蛇妈妈毒性更大,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较小,但毒性及强。所以遇到小蛇,也不要掉以轻心。记住这些常识,许多蛇伤是可以避免的。
大多数毒蛇咬伤的症状
每个将要到野外活动的人正确、全面地认识毒蛇和了解蛇伤防治非常必要。毒蛇基本分三大类:神经毒(金环蛇、银环蛇、白花蛇等)、血循毒(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混合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无毒蛇咬伤后有四排细小的牙痕,毒蛇咬伤通常是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有的毒蛇甚至有两排毒牙。蛇毒是复杂的物质,主要是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然而毒蛇的毒液只能在血液中才能起到相应作用,而饮用毒液则不会受伤。
大多数毒蛇咬伤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是:咬伤部位及邻近组织立即出现明显的灼痛,水肿(通常在10分钟内,很少超过30分钟)以及红斑和瘀斑;皮肤可出现紧绷、变色;若不治疗,水肿发展迅速并可在数小时内累及整个肢体;也可出现区域性淋巴管炎和肿大触痛的淋巴结并伴有受伤部位表面的体温升高;在中等度或严重响尾蛇咬伤时,在咬伤后3~6小时内于咬伤的部位出现瘀斑。大多数蛇毒作用的高峰出现于咬伤后4天之内,全身性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出汗,发热,全身乏力虚弱,感觉异常,肌肉自发性收缩,精神状态改变,低血和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