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来到广州海珠区下泉塘大街,这条饮食街云集了各类饮食店。然而记者看到,位于街头、街尾的两家店铺虽未对外营业,但时常有工人在一起包饺子、剁肉。有曝料人士称,这些没有质量保证的半成品主要是供给该市多家学校和幼儿园食堂。
记者走进位于街头的那家店铺,一进门便闻到一股腥臭味。整个作坊约30平方米,房间里摆有碎肉机、饺皮机,工人们正在忙碌,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在做肉丸,屋内不时有苍蝇飞舞。
“我们生产的肉制品主要有猪肉丸、牛肉丸、爽脆猪肚、鱼饼、牛杂、扣肉。”该店铺负责人刘庆珍告诉记者。紧接着,他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宣传单,宣传单显示,昌岗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第六中学、珠江中学等学校均从这里订购肉制品。
“这些肉制品有质量认证吗?”记者不禁发出疑问。
该店负责人称,他所在的公司名为广州市康源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拥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但并无Q S认证书。他说:“只要有这两个证照,就可以生产肉制品,没必要弄这么多证。”
离开这家店铺后,记者随即走进位于巷尾的另一间小作坊。在其办公桌上的送货单上,记者看到,“省科幼”、“金碧三幼”、“多宝幼”、“芳村幼”、“景泰三幼”、“瑞康幼”、“中英文二幼”等幼儿园,“广雅”、“江南二小”等知名中小学赫然在列,送货产品有肉丸、饺子、牛丸、鱼滑、肉卷、猪扒、紫菜卷等。
其负责人谭志宏告诉记者,她在肉制品加工行业已有多年经验,“目前是无证经营,但相关证照已交给中介办理。”
无证肉制品为何能如此轻易进入学校饭堂?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位列供货名单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该学院饭堂负责人何经理称,该饭堂肉制品的确由刘庆珍的康源公司供货。不过,记者在饭堂公示的原材料供应名单中,并没有找到康源公司的字样。
然而,在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签订的一份供货协议上,记者看到,供货商为广州市荔湾区强胜食品加工厂,其法人代表为郑锡宗,但这份协议的公章下方的“单位负责人”一栏却是刘庆珍的名字。
谜底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康源公司是以强胜食品加工厂的名义供货。为了获得订单,刘庆珍借用荔湾区强胜食品加工厂的名义与学校签约,然后再自己送货。
位于巷尾小作坊的负责人谭志宏表示,他们向学校供应的肉制品并非自己生产,而是以“转运商”的身份从广州丰味食品厂购进。然而记者随后来到广州风味食品厂进行核实发现,该食品厂总经理曾宇晖提供了一份谭志宏2013年11月份的订货单,记者看到,11月份每个工作日谭的订货量都是60斤。
“我每天只给他60斤肉滑,你们也知道他每天的出货量是多少,绝对不止这么多,至于剩下的怎么来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曾宇晖说。
有内幕人士向记者透露,类似这样的“借壳供应”在肉制品行业较为普遍。不少无牌无证的小作坊的主要手段就是向获得供应商资格的企业“借证借牌”,最后来个“狸猫换太子”从而将食品输入学校食堂。更堂而皇之的是,一些小作坊连任何协议都没有与学校签订,只要在饭堂有“熟人”,就能将肉类制品送到个别学校的饭堂。
根据这些无证小作坊送货单上提供的地址,记者来到多家学校,但这些学校相关负责人回答给记者的口径大多表示不知情。
广州市第一中学一名不愿具名的办公室负责人坦言,校内食堂由外面的公司承包,所以校方对其进货的渠道等细节问题并不了解,但会针对相关情况展开调查。
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学校对食堂的食品安全要严格日常监督把关。而无证作坊食品之所以能轻易“冲关”,暴露出涉事学校食堂管理的漏洞。
“很多学校饭堂只是将供应企业的证照复印件保留下来,但基本不会去核对证照上生产地址是否和实际供货地址一致等问题,更加不会现场考察生产场所的卫生等问题。”一名吴姓作坊负责人说。
来自广东省招投标协会前任相关负责人说,不少学校将学校食堂看成经营性场所,对供应商的选择多是“价低者得”,而对供应商提供的食材质量却疏于监管,“其实学生要的不仅仅是饭菜便宜,更要质量安全可靠”。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周建华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行政部门对无证作坊的生产经营活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还应健全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
“特别是对那些承包出去的学校食堂,要严格准入门槛,把保证食品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内容,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样检验。”周建华说,还可以通过对师生进行公示等手段创造条件保证供货渠道公开透明。
- 上一篇:大兴黑工厂锈罐里做料酒
- 下一篇:沃尔玛宣布召回济南所售狐狸肉并做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