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记者从青岛市食安办获悉,熟制面食品抽检105批次,合格率91.43%,9批次不合格产品全是油条,原因为铝含量超标。油条铝残留超标主要是由于使用泡打粉和明矾引起的,制作油条需要使用泡打粉或明矾,来起到膨松的作用,传统的泡打粉大都含有明矾,其主要成分是铝,这是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卫生部曾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修订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新标准拟进一步限制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9批次产品铝含量超标不合格样品全部为油条
“按照计划,本次共抽检熟制面食品105批次,合格96批次,不合格9批次,合格率为91.43%。从品种来看,其中馒头45批次,花卷20批次,油条25批次,其他熟制面食品15批次。抽检区域包括食品店、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及餐饮饭店。”青岛市食安办应急管理处处长匡雷说,此次抽检将熟制面食品检测项目确定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味剂)、过氧化苯甲酰和铝残留量三项。此次抽检的不合格样品全部为油条,不合格原因是铝残留超标,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其中,馒头抽检45批次,花卷抽检20批次,检测项目全都合格。“油条抽检25批次,合格16批次,不合格9批次,合格率64%。抽检区域集中在市南区和市北区。”匡雷介绍,其中,市南区抽检9批次,抽样场所涉及食品店、集贸市场、早餐摊位和餐馆,4批次铝残留不合格;市北区抽检16批次,抽样场所涉及早餐摊位、餐饮小吃店、集贸市场,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9批次中,7批次在早餐摊点取样,菜馆和集贸市场各1批次。
膨松剂使用过量导致铝超标
记者查看统计表看到,不合格集中出现在铝残留量超标,不合格的9批次产品全部为油条。青岛市食安办首席专家靳晓梅介绍,油条铝残留超标主要是由于使用泡打粉和明矾引起的,制作油条需要使用泡打粉或明矾,来起到膨松的作用,传统的泡打粉大都含有明矾,其主要成分是铝,这是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替代产品,如无铝泡打粉等,都是制作油条的良好添加剂,但一些商贩尤其是街边小贩考虑成本等原因,甚至担心油条卖相会不好,仍然使用含铝泡打粉。加之街边小商小贩无卫生许可证、无固定售卖地点,缺乏监管,所以,油条铝残留量超标现象才会如此严重。”靳晓梅说,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虽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如果长期食用铝含量过高的食品,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表现为记忆减退,智力下降,严重者可能痴呆。
而据靳晓梅介绍,此次抽检中,并没有检测出增白剂和甜味剂的。
研究发现铝元素能损害人的脑细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规定铝的每日摄入量为0-0.6mg/kg,这里的kg是指人的体重,即一个60kg的人允许摄入量为36mg。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规定,铝的残留量要小于等于100mg/kg。以此计算,一个体重60kg的人每天吃油条不多于360g就不必担心。
铝在人体内是慢慢蓄积起来的,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察觉,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铝的吸收,减少铝制品的使用。
铝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的危害与其贡献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只要人们切实注意,扬长避短,它对人类社会将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使用新标准膨化食品将禁铝
卫生部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修订稿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将进一步限制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给我国居民膳食的铝摄入带来平衡。据统计,我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结果显示,7岁至14岁儿童通过膨化食品摄入的铝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降低,铝摄入量有增高的趋势,膨化食品是该类人群铝摄入量主要来源之一。
卫生部日前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修订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新标准拟进一步限制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降低我国居民膳食铝摄入过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为降低我国居民膳食铝摄入量,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拟修订9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撤销3种含铝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其中包括删除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作为膨松剂用于发酵面制品的使用规定,以及撤销所有含铝食品添加剂(包括合成着色剂铝色淀)在膨化食品中的使用规定。
为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新标准拟撤销膨化食品中12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其中涉及的合成着色剂品种有:赤藓红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亮蓝及其铝色淀、柠檬黄及其铝色淀、日落黄及其铝色淀、胭脂红及其铝色淀、诱惑红及其铝色淀。此外,新标准还将撤销含铝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的品种,并删除其使用规定。
- 上一篇:贵州5批次香酥脆辣椒菌超标
- 下一篇:恒慧火腿肠“吃出”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