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巴佬”系列即食休闲食品,作为浙江温州特色食品销往全国。然而最近记者在温州暗访发现,一些被超市退回的过期、变质的鸡腿、鸡翅、鸭头等熟食,并没有依法销毁,而是在夜黑人静之际,被黑作坊采取拆除包装“漂白”、添加化学物质等“整容”手术,最后穿上散装统货的“马甲”重新流入市场坑害消费者。
变质熟食只见召回不见销毁
“乡巴佬”系列即食休闲食品作为温州市苍南、平阳两县的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两县交界的灵溪镇、萧江镇一带,企业近百家,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城乡成千上万家大小超市、便利店。
苍南县食品工业行业协会黄开周会长称,该产业年产值高达800亿元,年产量达100多万吨。随之而来的是,每月、每天来自全国各大超市、便利店都有成千上万箱鸡腿、鸭头系列熟食过期、变质被退回。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对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必须采取销毁等措施。但是,一些“乡巴佬”生产厂家将这些变质货从全国各地收回到苍南、平阳的生产总部后,不依法销毁,而是“变废为宝”,昧着良知重新卖给“包围”在厂家四周多如牛毛的黑作坊。
前不久,记者在当地龙头企业“浙江乡妹子食品有限公司”采访看到,过期退货物一箱箱堆积如山。空地上,晒满各种各样已拆除包装的鸡腿系列,恶臭扑鼻。记者随警方在长达1个多月的侦查中,从未见该公司将这些“腐臭物”投进焚烧炉中销毁。
被称为“回收大王”的平阳县萧江镇庄某在当地知名度很高。知情人说,庄某与“乡妹子”公司办公室主任梅某保持热线联系,固定从该公司及“香仔”“吕家乡”“老李”等龙头企业收购大批过期、变质货,“几乎每天收购几百到一两千斤”。
据有关方面透露,该产业的过期、变质货占总量5%以上,当地企业平均每天回收的“总产量”上百吨。
黑作坊一天卖1.5吨过期熟食
梅某是萧江镇叶段村的村民,每当夜幕降临,梅某夫妇穿上防水围裙,在家后面的一块空地上开始忙碌起来。第一道工序是拆除真空包装;第二道工序是修剪剔除霉烂物整体卖相、化整为零掩盖变质的“脸面”;第三道工序用自来水清洗,水煮除味;第四道工序用“红粉”染成鲜艳欲滴的样子。最后将成品用塑料薄膜包好,几十斤一块冷冻成大方块,然后发给浙江温州、台州地区以及福建北部地区。
平阳县萧江镇庄某的销售单显示,仅今年5月的一天,就卖出“化妆”“整容”的过期熟食1.5吨。
今年6月初,温州市警方在苍南县灵溪镇叶段村、台溪村、柳庄村等村10多家地下“整容”作坊现场查获“回炉”加工过期、伪劣“乡巴佬”系列产品的人证、物证。
温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介绍,一些不法分子从生产厂家收购“回炉”的主要手法是:土法上马,自来水浸洗,烘干暴晒除味,随意添加化学物质工业甲酸以及胭脂红、乙基麦芽酚等食品添加剂蒸煮处理等,然后改头换面散装处理。
他们的“下家”通常是熟食批发“大亨”。陈某在温州经营无证无照的熟食批发店多年。他收到“上家”发来的货后,首先用自来水快速解冻,卖相好的直接上案板开卖,需要除味或加重口味的,拉回地下作坊再加工。
法律规定不明确 不法分子钻空子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苍南、平阳县的熟食“整容工程”已形成一条完整严密的产业链。从联合组织回流“乡巴佬”系列产品的生产者、经销商,到过期、变质、伪劣食品的收购者、经营者,再到“新产品”的制售者,直到批发商及末端零售商,四道环节、六七个层次相互间结成了“利益团伙”。而这条产业链大行其道,却得不到严厉整治,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规定不明确,给不法分子有空子好钻。
有关专家认为,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食品生产者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但是,法律并没有要求由经销者负责销毁“问题食品”,以及谁负责监管销毁。让生产者实施销毁,可操作性不强,大批过期、变质食品长途跋涉运回“老家”,既劳民伤财,又难以实施监管,更难防止重作原料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真正有效的办法是,不得退回供应商或者生产者,而应由全国各地经销者负责下架,停止销售,就地销毁,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当地工商部门负责监管。
- 上一篇:“好时”牌巧克力内现虫子
- 下一篇:双汇火腿肠内藏虫子 超市作10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