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锅已经发黑的棕榈油反复使用,每天炸出上千斤金黄色的香甜地瓜条。昨天上午,记者联系即墨食安办和工商执法人员对黑食品点进行查处,这些在卫生条件极差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地瓜条,都销到了农村的小超市和周边的农贸市场。执法人员现场对两处家庭式加工点进行了处罚。
农家小院成“食品厂”
“冒烟的几家都在加工地瓜条。”昨天上午,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来到了位于即墨大田路附近的九夼村,一名村民听说记者是来买炸地瓜条的,立即用手指着村东头一家正冒烟的农家小院说。
记者来到这个不大的农家小院内,一名中年男子戴着发黑的手套,围着一条沾满污垢的黑围裙,手里拿着一把铁勺子,在一口大油锅里来回搅动。不一会儿功夫,本来白色的地瓜条就炸成了金黄色。记者注意到,大锅里的油已经变色发黑,很明显经过了反复使用。整个院子只是简单支了一个棚子,就变成了“车间”。炸地瓜条的灶台上积满了一层厚厚的油污。
“俺家有地瓜条,要多少有多少。”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另一个加工点,在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里,摆满了大量的成品地瓜条,这些地瓜条仅用一个简单的塑料袋装着,上面并没有任何标志和生产日期。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儿子在家炸的,如果要,她马上就让儿子回来,价格好商量。
一锅油用10多天
“这些油都是好油,全是从正规厂进的棕榈油。说实话,油这么贵,用一次也不可能就倒掉,一锅油一般也要用10多天吧。”记者在采访时,一名中年男子告诉记者,现在查得很严,村里也不断有人来检查,他们不敢用来路不正的油,每锅油大约重近百斤,能用半个月左右。这名男子说,像他这一个小加工点,每天能炸出1000多斤地瓜条,炸完后倒上一些糖水,晾干就成了香甜可口的“美味”。“3斤地瓜能出一斤条,这样算算,每斤批发价四块一,除去成本,一斤也就赚个块八毛。”这名男子边干活边介绍。
记者看到,大量的生、熟地瓜条堆在地上,虽然已是深秋,但由于卫生条件差,这里仍是苍蝇乱飞,炸出来的地瓜条就堆在一个小屋子的地上进行装袋。“尽管吃,这些地瓜条好看更好吃。”一名中年妇女对记者说,他们炸出来的地瓜条一般都被运到了农村的小超市和周边的市场上。
属于无证黑加工窝点
“每年就这半个月加工地瓜条,其它时间也不炸。”加工点一名男子称,他们村有种地瓜的传统,加工地瓜条也已经有10多年了,最多的时候,全村有10多家都加工这个。村民将加工出来的成品存放在家里,一直销售到来年二月二。在此期间,地瓜条一直呈 “散装”状态,卫生根本无法保证。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即墨食安办和工商执法人员赶到加工点发现,两处地瓜条加工点均属于无证生产。村里在两年前办的合作社等相关证件上,经营范围也只是农产品销售,并没有涉及到地瓜深加工等项目。
这个村相关负责人称,这些加工点的村民每年就靠炸地瓜条赚点钱,所以他们尽量保证用油安全,并统一从正规厂家购进棕榈油,但由于条件所限,还是不能保证食品安全。
随后,即墨工商执法人员依法对两家非法加工点进行处罚,责令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