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1日起,江苏宝宝的第一剂次脊灰疫苗接种可以不用吃糖丸了,改为注射脊灰灭活疫苗。6日,江苏省疾控中心公布该消息。
据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后简称脊灰)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调整脊灰疫苗使用策略的建议,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4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对适龄儿童的第一剂次免疫改用脊灰灭活疫苗,并将其纳入江苏儿童免疫规划。
同时,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印发《江苏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方案》,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实施。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肢体麻痹,多数留下跛行等终生致残。目前治疗脊灰始终没有特效药,能做的只有预防。
此前,中国实行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4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俗称糖丸),即在婴儿2、3、4月龄和4周岁时各免费口服一次糖丸,该免疫程序的有效实行使中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据介绍,脊灰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首选疫苗,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在《消灭脊髓灰质炎最后阶段战略计划(2013~2018)》中提出,到2018年要全面停用减毒活疫苗,使用灭活疫苗,以实现消灭脊灰野病毒和消灭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两个平行目标。在过渡期,免疫程序中应至少包括一针脊灰灭活疫苗。
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北京、天津、吉林、湖北、广东、宁夏等省(区、市)开展了IPV纳入免疫规划的试点工作。
鉴于此,经综合研究,江苏省决定对脊灰疫苗免疫程序作出调整,将脊灰灭活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延伸阅读:那么脊灰灭活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脊灰灭活疫苗是预防由脊髓灰质炎1型、2型和3型病毒导致的脊髓灰质炎。
接种对象 :本疫苗可用于婴幼儿、儿童和成人,主要用于2月龄以上(含2月龄)的婴幼儿。
1.国外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上市后)
常见的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疼痛、红斑(皮肤发红)、硬结;中度、一过性的发热。
非常罕见的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局部反应:肿胀(接种后可能48小时内出现,持续1-2天;淋巴结肿大;疫苗任一组份引起的过敏反应(风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能出现中度、一过性关节痛和肌痛;可能出现惊厥(伴或不伴发热)。接种后2周内可能出现头痛、中度和一过性的感觉异常(主要位于下肢);接种后最初几小时或几天可能出现兴奋、嗜睡和易激惹,但很快会自然消失;广泛分布的皮疹。
2.国内临床不良反应
在我国注册临床试验中共计有340名婴幼儿接种了本品,接种程序为2、3、4月龄时进行3剂基础免疫,18月龄时进行1剂加强免疫。在随机对照试验中纳入300例婴儿接种本品的安全性信息概括如下:
IPV组在3剂基础免疫的任一剂接种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按接种人次统计分析,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异常哭闹、呕吐、易激惹、嗜睡、食欲下降和发热,偶见体温]39°C的发热1例;最常见的局部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依次为触痛、红斑和肿胀。
按接种剂次分析,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异常哭闹、呕吐、易激惹、食欲下降、嗜睡和发热;最常见的局部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依次为触痛、红斑和肿胀。
上述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第1剂接种后最高,第2剂和第3剂接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口服OPV对照组(297名婴儿)在3剂基础免疫的任一剂接种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按人次分析,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呕吐、异常哭闹、发热、食欲下降、嗜睡和易激惹,偶见体温39°C的发热2例;按剂次分析,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呕吐、异常哭闹、食欲下降发热、易激惹和嗜睡。
上述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除发热和食欲下降外,其它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接种次数的递增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