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季篇】
立冬前后要暖心
立冬前后气温骤降,往往使得心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加重。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为阳中之太阳”,人体内血液的正常流动主要依靠心脏健全的功能,而心必须保持强大的阳气,才能温运血脉;一旦心阳被寒邪损伤,则可导致血运滞涩,诱发或加重各种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则认为,血管也会“热胀冷缩”;寒冷能刺激血管收缩,促使血液中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进而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立冬期间,应避免在大风降温的天气里外出,不食用冷饮,及时增减衣服。适度锻炼,最好在上午九、十点钟以后或下午四、五点钟进行,运动量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剧烈运动或局部运动。
【纵深篇】
心血管病年轻化
心血管疾病日趋年轻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加,现在心血管疾病在年轻人群中呈增多趋势。所以,年轻人一旦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尤其在运动后感觉更明显,或一次性的胃、牙、颈、肩、背痛等不典型心绞痛症状,不要满不在乎,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避免危险发生。
55岁以后是女人心脏病的高发期。女人到了55岁,身体的各项功能衰弱,血管比较脆弱,而且容易受损、恶化,修复功能也都比较差,不易康复。雪上加霜的是,女人心脏病突发性和再发性的概率比男人高。本来,55岁正是辛苦了一辈子应该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但是可怕的心脏病却在威胁着她们的生命。到那时,后悔年轻时没有珍惜自己的身体,恐怕就太晚了。所以,做丈夫、做子女的,平时要多从生活细节中呵护自己的妻子和母亲。而女人自己,也要更加善待自己的心脏和自己的身体。
20年后我国心血管病高发期将至。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困扰发达国家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而传统意识认为,亚洲人患病的危险要比西方人低得多。但资料显示:由于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区居民的心血管发病面临着严峻考验,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20年后,心血管疾病将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
【误区篇】
三大误区待纠正
误区一:以往的病历、验单随手扔。以往的病历、检验单等资料应该好好保存,这些资料可以作为今后诊断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若没有这些资料,或本身没有其他健康问题,医生就可能考虑为单纯的心律失常。相比之下,病历资料齐全当然更便于正确诊断和治疗。
误区二:总希望治疗能立竿见影。很多病人一来医院就诊就问高血压能不能立刻治好,表示用再贵的药都行。等药用上血压降了,病人又觉得治起来太简单,不用再看了。这就造成血压反反复复,心衰、心梗、中风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误区三:平时不重视,病急乱投医。重视急性发病、传染病,忽视慢性病,是当前患者一个非常突出的误区。可从死亡率排行来看,位居前几位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基本都属于慢性病、非传染病。患者等到病危时才舍得花钱,等问题大了才跟医生喊救命,甚至病急乱投医,往往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