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医保支付改革全国性大动作来了。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发文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细化各地执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等。这意味着是什么病就按什么方案治,超标部分医保直接拒付,关键性用药当然不愁卖,而辅助用药将“备受打击”,新药进医院也将困难重重。
按病种付费全国推行
按病种付费是国家新医改重头戏。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起,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而此前发改委就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320个具体病种供各地在推进按病种收费时使用。随后多省发布相关工作通知,还有不少地市已经在推广进行。
按病种收费的统一标准包含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诊疗全部费用,即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的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检查、护理等各种费用。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按病种付费的推行意味着,医院创收变为成本支出。“将药品、耗材和检查等费用打包支付,这些都化为了医院的成本,而过去则是创收项目。医生对处方内药物、耗材下手开单时会更为谨慎,因为不加控制就可能导致科室、医院产生亏损,毕竟医保支付额在那里摆着。”他认为。
辅助用药“备受打击”
费用固定情况下,关键性治疗用药可以继续享受政策报销红利不动摇,而可用可不用的辅助药就会“备受打击”。但在行业观察人士眼中,我国辅助用药本就存在滥用。此前有调查表明,我国98%的医疗机构存在辅助用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不少辅助用药甚至能跻身医院销售排名前十。“对治疗起到关键作用的药物没有得到充分合理使用,反而辅助药水分过多,被挤掉大部分也是应该的。”他透露,辅助用药过往也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高回扣比例或使得部分医生乐此不疲开处方。而当前医疗卫生部门的控费方法就是降低药占比,辅助用药成为首当其冲被削减对象。去年年底,包括广东等地还曾爆出过辅助用药限用、停用清单。
除此之外,新药想进入医院渠道也越来越难。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按病种收费后,医院为了应对医保支付的控费要求,会构建疾病用药品类,而一旦建立就不会轻易更改,新药“入场”后想替换其他药品或增补进方案之中,都会面临不小难度。
“总的来说,按病种付费可以规避很多用药不合理现象,避免医保支出浪费,但对于不少药企而言,今年销售业绩或大举下滑,要考虑换渠道发展、产品转型的问题。”观察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