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闫 龑)8月26日,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大学牵头组织的医务人员权益法律保护制度研究课题正式启动。根据课题组前期对医务人员权益受侵害现状调研显示,各地公开报道的恶性暴力袭医事件数量近10年来年均增长近30%。医疗暴力及医患纠纷增加催生防御性医疗,加重患者就医负担,也导致医疗人才流失严重,极大制约医疗科研探索创新。
课题组前期调研显示,据相关统计,2012年全国每家医院年度发生病人打医生事件平均为27.3起,比2008年的年均20.6起增长了近1/3。近40%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表示,因为暴力升级而希望转行。医疗暴力及医患纠纷增加催生防御性医疗,使得医生在日常诊疗中不得不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策略,比如增加可能并不需要的会诊和检查,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消极性防御性医疗行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检查,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医疗检查本身对身体有损害,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也有的医生因为害怕发生意外而回避高危手术。
课题组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规范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多达100余部,但仍存在许多立法空白需要弥补,比如对医疗事故的适用范围标准/过错鉴定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医疗风险补偿制度尚未出台,缺乏非医务人员过错的医疗损害补偿等,容易导致医患矛盾升级。此外,能够维护医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也不成体系,当面对医疗纠纷诉讼时,医生往往陷入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被动局面,影响医患双方权益的保护。
据悉,北京大学作为课题的负责单位,将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等机构的学者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梳理医务人员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探讨将过激的医疗暴力纠纷化解为常规纠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立法建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还开展了患者权益制度保障研究、医疗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研究。
- 上一篇:世卫工作人员首次感染埃博拉
- 下一篇:超240名医护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