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原料危机或可能成为一次机遇,不仅令制药企业意识到原料问题的重要性,也能彻底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种源、生产模式、药材规范性、交易信息透明度等一系列问题,中药企业合作备忘录呼之欲出。
对于中药材原料涨价一事,业界人士认为可能成为机遇。7月2日,在青岛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药企沙龙(以下简称APS)上,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天士力等国内7家品牌中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表示将就“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种源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发、培训并对种植户信息输入”、“中药原材料的储备与交易平台的构建”“自我保健、科学养生的市场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合作。
疯狂的中药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药原料成为一匹“黑马”。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在全国537个药材品种中,超过八成药材价格上涨,平均涨幅为109%,个别药材的涨幅高达400%。而与其它农副产品的价格过山车不同,中药材价格未见掉头之势,截至目前,已迎来第七次涨潮。
对此,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指出,去年白药的原料采购成本增加了4000万元,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也表示东阿阿胶的几种主要中药原料涨幅达到3—4倍,其中阿胶主要原料驴皮的价格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由于医药行业关乎国计民生,政府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产品实行严格限价,导致这部分产品毫无提价空间。而除此之外,人力成本、融资成本上涨等等难题都成为并发症,构成了对中成药及中药饮片行业的成本大考。
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透露,根据国务院领导有关批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共同组织调研组,正在就全国中药材市场及价格情况开展调研,明确近期价格异常上涨的原因和未来走势,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以平抑中药材价格。
原料基地之争
中药原料价格的节节攀高令药企意识到掌控“第一车间”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建或者预建原料基地,以此来掌控上游资源。
但对于跑马圈地般的自建原料基地一事,参与本届APS的几家企业显然并不赞同。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指出,种植环节属于农业范畴,而土地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制药企业都去种药,不仅可能会激起农民的负面情绪,也是资源不合理分配的表现。合理的模式是制药企业成为一个设计者,让农民种好药,这是一个包括种源的研发、良种培育、种植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系统工程,而当前的问题是,制药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缺少科技支撑,造成药材在标准性、规范性上无法与世界标准接轨。
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认为,因为其生产涉及的药材品种很多,企业不可能采取处处落子的外延式基地建设,只可能选像重楼、三七这样的主要品种进行自建基地的建设。而因为部分野生中药材濒临绝种的可能,相对于中草药基地的建设,种源基地的建设更显时不我待。
流通环节层层加码
除了生产领域的模式之辩,本届APS的另一个焦点话题集中在流通领域。本届APS轮值主席秦玉峰告诉记者:“与其它农副产品均存在的流通桎梏一样,环节过长、信息不透明、缺少储备及预警制度、交易分散一类的问题也存在于药材流通之中。”
对此,康美药业总经理许冬瑾称,药材收购商、经销商、分销商等多重环节导致中药价格层层加码,链条过长也给游资炒作提供了空间。目前,行业缺少一个品牌化的大型药材市场,在这个有品质保证的市场内,可以进行从产地到厂家的直接对接,而康美就在着手进行相关的市场整合一事。
另外,秦玉峰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药材价格不稳及药荒等问题都呼唤尽快建立一个信息化的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可以让企业和农民都了解到药材的供求信息及判定未来的价格走向。而在时机成熟时还可采用延期交易机制,减少仓储成本,使企业能实现低库存的良性运转。
多位与会人士同时指出,国家储备制度的缺失给中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及游资炒作留下了空间,为了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应尽早建立该制度。
品牌药企欲打造无忧“药仓”
业内人士评价,在国家政策对药品价格持续管控的背景下,通过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延伸医药产业链以规避药品降价风险是医药企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本届APS为模式创新寻求了一种可能的方向合作。
“APS组织内是否可以率先尝试合作,通过共建原料基地、共同搭建储备交易平台等方式切实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的安全?”沙龙上,秦玉峰的提议得到了参会成员的广泛认可。针对上述中药材生产、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隐疾,各成员均表示这并非依托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以天士力为例,虽然在打造中药材标准化产业上着手较早,但迄今为止也仅完成了一种药材的GMP认证。
沙龙结束后,7家企业还将分别派代表成立工作小组,就合作的细节展开具体的协商。据悉,第一个合建的原料基地有可能选址甘肃或宁夏。
- 上一篇:女子揭代孕利益链黑幕:医生运作一次可赚9万
- 下一篇:偏方治疗香港脚 两个脚趾变一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