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上,每一种新服务之所以出现,一是因为背后有蓬勃的市场需求。二是因为主体的确能够提供更为专业化的相关服务,否则他们就很难在市场上生存。千万不要以为,谁都能够对医院或医生进行成功的公关,可以轻而易举的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在特殊环境下,它的确是一门学问。
要知道,在长年累月“以药养医”的环境中,很多医院及医生们的胃口已经被吊得很“刁”,很难伺候。在90年代初,以药养医刚刚开始出现那会儿,市场竞争还未像现在如此激烈,医药代表们的工作很好做。因为医方那边实在太好说话。一些医药代表还会把自己比喻成“财神爷”,医者们见之即眉开眼笑,高兴都来不及。但现在,却已今非昔比,大有不同。
很多医院都公开贴出了“医药代表不得入内”的标语,驱逐医药代表。对医药代表们而言,吃闭门羹,被轰出科室或医院,医生不给好脸色看,院长们几乎不给机会,已经成了一种家常便饭。难道说,以药养医已经被终止?医疗贿赂的路被堵死了?当然不是。
真正的问题在于,因为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愿意贴钱的药企越来越多,医院们当然要开始筛选出自己的客户,淘汰掉那些“服务”不到位的药企。其次,随着政府监管机构对商业贿赂开始控制得越来越严格,打击力度相比之前也有所增强。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医疗贿赂走向隐蔽化、专业化是一种必然。这或许正是催生出这种“专业化贿赂”的根源所在。对很多药企而言,他们虽然并不依赖这样的中介公司。但在经营中,如何让自己的医疗贿赂更“专业化”?一直都被当成很重要的事情来做。
在制药业,药企们利用自己的财富和种种资源,围绕着营销这一核心主题,使用种种包括贿赂在内的公关手段,在医疗市场上攻城拔寨,这俨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在美国,一本《制药业的真相》书中,作者披露了这样一个数据,财富500强中的美国十大制药公司在研发上仅花费了大约14%,而它们的利润是17%,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在营销和管理上足足花了销售额的31%。作者认为,制药业巨头利用它的财富和权力影响人和一个个可能阻碍它的机构,包括美国议会、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学术医学中心以及医生。他们已经渐渐习惯了为所欲为。
与之相比,在相关法律尚不完善的中国,药企行贿营销的动力只可能是更强。据资料显示:我国药厂约4600家,其中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基本没有核心技术。他们在养医这件事情上,进行了多少投入?尽管还未出现过比较权威的统计数字,但我认为,它有可能是一个更令人吃惊的比例与数字。
在医疗贿赂走向隐蔽化,专业化的面前,作为政府职能机构,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行贿及收受贿赂进行更严格和清晰的定义,并通过有力的执法来对之进行管理,而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一罚了之。
- 上一篇:罗氏领衔黑色素瘤疗法 肿瘤生物学掀浪潮
- 下一篇:同仁堂加盟店高价售违规药蒙骗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