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价格协会、中国医协等7家单位及部分大型药企已收到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征求对《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及《征求意见稿》全文。《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今后在药品定价方面,政府将设定药品应有的成本价,避免企业乱报价,最终影响药品出厂价。
药品定价遇各方角力
新定价体制出台步履维艰
我国现行的药品定价体制被概括为:以一项法律、两项法规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若干文件为依据,按照三种药品定价模式,通过两个管理层级,以四种定价机制,两次价格形成,最终确定医院处方药终端零售价格。
一项法律、两项法规即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2000年原国家计委发布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和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药品差比价规则》。近年来,虽然这种定价模式下的“成本计算”和“质价关系”备受诟病,但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自2004年提出修订以来一直未能公布。
2006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就提出,即将制定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按照当时设想,新的管理办法包括建立原料药成本监测制度和制造成本核算制度,对药品从原料到生产过程实行全过程成本核算,定时调整药品价格等内容。
2008年-2009年,屡有各种版本的所谓“征求意见稿”以非官方形式公诸网络,正式文件呼之欲出。然而,直至今年4月底,才有确切消息称,《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即将公布。
业内人士认为,药品定价历来争议很大,基本药物如何定价更是各方角力的重点,以致在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后,《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出台步履维艰。
从源头遏制高药价
政府介入避免药企虚报
对于药品定价,《征求意见稿》给出了明确规定,药品价格管理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特征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分别制定本级药品定价目录。
在药品成本定价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药品生产环节的定价成本由生产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进口药品可以根据进口到岸成本和口岸地费用核算。计入定价成本的制造成本核算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此前的定价流程是,药厂拿到药品批准文号后,会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核算药品成本,包括研发、生产、人力、销售等成本以及税金、合理利润等,最后形成一个保底价格。然后,药厂根据药品具体种类,将这个底数乘以某个系数,上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但这个系数始终没有尺度,原创药高、仿制药低,最高达10-30。在新的定价办法出台后,这一乱加码现象有望得到解决。
“政府对企业自行报送的药品成本价格加以核算,可以有效避免药企虚报药价,从而在源头上真正遏制住高价。”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