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医生生病吃什么药吗?也是和患者的药一样吗?当然不可能。对于疾病治疗来讲,只有用对药的,没有用贵药的说法。对于同一种疾病来说,治疗方案有很多种,治疗的药物也不只一种,同类药物中的每种药物的适应症的侧重点和副作用有所差异,但绝非越贵的药效果越好。那么如何不让医生牵着鼻子走,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药呢?
选择药物时要注意“一药多名”
因为国家政策对价格限制的问题,很多普药利润很少或价格倒挂,一些厂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对这些老药重新起个新的商品名字,然后按新药重新报批生产,然而价格却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上涨。所以说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其“美丽”的商品名字所迷惑,要认真看看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及通用名(国家规定药品必须标出通用名和主要成分),认清其“庐山真面目”。
老药PK进口新药
不少人认为进口药、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产药效果好,价格高的药就比价廉的药效果好,新药、特药就比老药、普药效果好,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嘛。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老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使用观察,不良反应得到充分暴露,不良反应严重者已多被政府淘汰,现在市售老药则是被证明副作用较少、较轻,疗效肯定的药物,即使部分药物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也是已知的(说明书中有注明),人们可以对其有所警惕,一旦发生很容易诊断和对症治疗。而对新药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尽管新药上市前依照有关法规规定,必须经过严格的毒性实验和临床试验等观察,但由于使用时间有限,它们的很难得到充分暴露,可能会带来人们所不知的潜在不良反应。
早在几年前我国药学专家就明确指出,一些国内不生产的进口药物,它们的一些数据,如血药浓度、有效浓度、半衰期、用法用量等都是国外药物学家在外国人身上通过试验获得的,不一定适合中国人。这是因为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国人在应用进口药物时必须小心,不可认为依照说明书使用就会万无一失。
在选用药物时,应以国产老药为首选,其次是国产新药,万不得已时才选用进口药,一般情况下不宜选用进口新药,不可迷信新药、特药、进口药。列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的药品也多是价格较低、疗效肯定、毒副作用轻微的药物,应优先选用。选用非医保药物,不但不能在医保中报销,而且多是价格较高的药物。
另外,近年一些不法药品生产厂家大搞“垄断经营、非法促销”,即把他的产品在某一个地区只放在某一家大医院或大药店经营,到其他医院或药店你无法买到,这时价格当然由他们说了算,厂家、经营者甚至处方医生都可以从中捞到好处,最后“牛毛还得出在牛身上”,这样的药品当然是“宰你没商量”。遇到这种情况你千万不要“急病乱购药”,当冤大头。你可以多找一下自己信任的医生或药师咨询一下,一般情况下这些药物都可以用一些廉价的同类药物代替。
还要注意不要上部分不法药厂或药店聘用的“药托”的当,不要轻信他们所谓的“我们家某某就是服用了××药治好了什么什么病”的谎言,他们整天在药店或医院游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配合厂家或药店搞药品促销活动。
不要迷信“黄金有价药无价”的俗语,如今的药品市场已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想买一支青霉素、链霉素都需要托熟人、走后门,如今是买方市场,药品供过于求的年代,消费者买药不但可以讨价还价,而且还可以货比三家,价比三家,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哪家药店便宜在哪家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也不是说价格偏贵的药就不好,药价的高低与本来的研发成本、生产技术有关。买药时也不能一味追求价格便宜,拒绝贵药,价格便宜得离谱一定不要买,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假药,或者是小含量药,也有可能是近期将失效的药,而有时你的病情必须得用某种价格不菲的药物。
- 上一篇:看看“名医”们是怎么诊断药价
- 下一篇:患者招募是药企临床试验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