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2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称,在巴西和拉美其他地区,先天性大脑发育不良的婴儿数量激增,这代表了“一起不寻常事件,也是对世界其他地区构成的公共卫生威胁。”
“目前亟需国际协同回应,以降低该病毒在国际上进一步传播的风险,”陈冯富珍称。
外媒称,宣布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世卫组织将寨卡病毒与埃博拉置于同一类别,并且启动了一系列可以用来应对该威胁的筹资机制和政策措施。
世卫组织采取此举之际,巴西卫生部长称,自10月以来已经在4180例疑似病例中确诊了270例小头畸形——与寨卡病毒相关的神经疾病。2014年全年巴西仅报告约150病例。
陈冯富珍称,世卫组织决定不推荐全面限制旅行和贸易,但是孕妇应该考虑不前往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地区。她称,目前的优先事项之一是加快研究,了解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关系。
知识链接:了解寨卡病毒
什么是寨卡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赛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
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诊断
寨卡病毒感染以症状和流行病史为诊断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他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中病毒分离培养可以确诊。起病7天内,如果检测到外周血清中寨卡病毒RNA阳性可以诊断,但由于RT-PCR阳性窗比较短(3-7天),也就是病毒血症期短,因此阳性窗之外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
治疗
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症退热治疗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小头畸形肯定对生长发育有影响,具体影响要进一步观察。
预防
目前无疫苗。减少寨卡病毒感染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可减少感染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驱虫剂;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