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已正式启动。中央财政下达第一批专门用于实施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这6个项目的实施,意味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的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扎实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可以深信,这6个公卫项目的实施,将切实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公共卫生服务。但是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同人群之间享受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往往是所在地区经济水平高些,政府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就多些,反之就少些;城市人得到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高些、内容多些,而农民相对就低些、少些。由于这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差异,有些人就可以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有些人则只能小病扛、大病拖,最终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此,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重大发展,对改善城乡居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这些年已经有不小的进步。国家针对严重威胁妇女、儿童、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和某些地区居民的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已经设立和实施了一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比如说,儿童计划免疫原来只有“五苗防七病”,现在的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已经扩展至“十二苗防十五病”,许多原来需要自掏腰包的二类疫苗也开始由政府买单。“降消”项目扩展到1200个县,中西部农村妇女全面享受了住院分娩补助。对艾滋病人实行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结核病人实施的以免费治疗为核心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等,使这些病人免于雪上加霜。但是,现在全国还有近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等待手术,等待重见光明;上千万农村妇女需要接受乳腺癌、宫颈癌检查,以期早发现这些严重的疾病;生活在燃煤型地氟病区的数十万农户,等待着改灶;还有数百万户农户等待着安全饮水流进他们的家庭……这些人都是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些服务将使他们远离疾病的威胁。新的6个重大公卫服务项目的实施,将筑起防病大坝,为最容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阻挡疾病的侵袭,同时使他们沐浴公卫服务均等化的阳光。
新中国成立以来,“预防为主”一直位居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首位。谁都知道,对预防的投入会以几何级数的方式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也一直大声呼吁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但是,多少年来,由于公共卫生的投入相对较少等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关口前移没能真正实现,而且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量在疾病治疗上,由此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新医改确定了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中央财政对这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大力投入,使“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既提高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减轻了国家、社会、个人的疾病负担。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但现阶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已经覆盖了投入产出比较高的项目和最需要的人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卫生工作者扮演着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政策的落实、项目的实施,需要我们艰辛地工作和不懈地付出。这项工程一定是浩大而艰巨的,我们工作的意义将更为重大。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时间紧、任务重,人民群众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以实际行动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