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工地的高温环境让施工人员面临着中暑等健康隐患。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暑降温安全措施,是建筑行业在高温季节必须重视的工作。掌握这些措施,能为工地营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施工得以正常开展。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避开高温时段:在高温天气下,应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尽量避开中午气温最高的时段,比如上午可以提前开工,下午推迟上班时间,增加午休时长。例如可以早上5点到10点工作,下午3点到7点工作,避免工人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
灵活排班: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情况,采用轮班制,减少每个工人连续工作的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休息,降低中暑的几率。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搭建遮阳棚:在工地合适的位置搭建遮阳棚,供工人在休息时躲避阳光直射。遮阳棚要通风良好,配备风扇等设备,让工人能在凉爽的环境中休息。
设置休息室:在工地附近设置有空调的休息室,让工人在高温时段能进入室内休息,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燥热。休息室内可以提供饮用水、清凉饮料等。
补充水分和营养
供应充足的饮用水:在工地各个作业区域放置足够的饮用水,保证工人随时能喝到水。可以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饮水点,并且定时更换新鲜的水。
提供防暑饮品:除了白开水,还可以提供一些防暑饮品,如绿豆汤、酸梅汤等,这些饮品有清热解暑的功效。每天定时供应,让工人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保证营养均衡:在工地食堂的饮食安排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提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等,增强工人的身体抵抗力。
做好个人防护
佩戴防晒用品:要求工人佩戴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等防晒用品,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遮阳帽要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能有效遮挡阳光。
穿着合适的工作服:让工人穿着宽松、透气、浅色的工作服,利于汗液蒸发,保持身体凉爽。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服。
普及防暑知识
开展培训:定期组织防暑知识培训,向工人传授中暑的症状、预防方法和急救措施。可以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
提高意识:让工人了解高温天气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出现头晕、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能及时采取措施。
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
准备防暑药品:在工地的医务室或急救箱中配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方便工人在出现中暑症状时及时服用或涂抹。
掌握急救方法:安排专人学习中暑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如何进行物理降温、心肺复苏等,以便在发生中暑事故时能及时进行救治。
拓展防中暑知识
中暑的症状: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等;轻症中暑除了这些症状外,还会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等;重症中暑则会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一旦发现要立即送医。
中暑后的急救措施:如果有人中暑,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让其喝一些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如果症状严重,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易中暑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中暑。在工地中,如果有这类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和照顾。
在建筑行业的高温季节,做好防暑降温安全措施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良好休息环境、补充水分营养等一系列措施,能有效降低中暑风险。同时,了解防中暑的相关知识,在遇到中暑情况时能正确应对,让工地在高温下也能安全有序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