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乳腺癌在早期会有哪些迹象吗?又该如何自查呢?哪些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呢?乳腺癌早期可能出现乳房皮肤改变等症状。学会自查方法和识别高危人群,有助于我们早发现、早治疗,下面为你深入讲解。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和前兆
乳房肿块: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不易被推动。肿块一般单个出现,多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这种肿块与良性肿块有所不同,良性肿块往往质地较软,边界清晰,可活动。比如乳腺纤维瘤,它通常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而乳腺癌的肿块则更具侵袭性,可能会逐渐增大。
乳头溢液: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也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现。溢液的颜色可能多样,如血性、浆液性或水样等。血性溢液相对较为危险,需要高度警惕。乳头溢液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持续存在。一些良性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症也可能导致乳头溢液,但乳腺癌引起的溢液通常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改变等。
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癌可能会引起乳房皮肤的改变。常见的有橘皮样改变,这是由于癌细胞阻塞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使得皮肤呈现出类似橘子皮的外观。另外,还可能出现酒窝征,即乳房皮肤出现凹陷,像酒窝一样。这是因为肿瘤侵犯了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牵拉皮肤所致。皮肤改变是比较直观的症状,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乳头改变:乳头可能会出现回缩、凹陷等改变。原本突出的乳头可能逐渐回缩,甚至完全凹陷进去。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了乳头下方的组织,导致乳头位置发生变化。此外,乳头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瘙痒、脱屑、糜烂等症状,这也可能与乳腺癌有关。
乳腺癌的自查方法
视诊:站在镜子前,仔细观察乳房的外观。首先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形状是否一致。注意乳房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等异常。还要观察乳头的情况,包括乳头的位置、有无回缩、凹陷、溢液等。在视诊时,要注意光线充足,最好是自然光。可以将双手上举、放下,或者叉腰,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触诊:触诊可以采取卧位或坐位。卧位时,在检查侧的肩下垫一个小枕头,使乳房平展。用手指的指腹轻轻触摸乳房,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乳房的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触摸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用手指捏抓乳房,以免将正常的乳腺组织误认为是肿块。要感受乳房内有无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触诊时要全面,包括乳房的各个区域以及腋窝。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母亲、姐妹等)患有乳腺癌,那么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在家族中遗传,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人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很多。
月经初潮早或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长时间的雌激素暴露会刺激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增加癌变的可能性。雌激素是一种与乳腺发育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激素,较长时间的雌激素作用会使乳腺组织处于不断的增殖状态,从而增加了患癌的风险。
未生育或晚生育:从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也是高危人群。生育和哺乳对乳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怀孕和哺乳期间,乳腺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而未生育或晚生育的女性,乳腺组织缺乏这种保护机制,患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一些女性为了美容、延缓衰老等目的,可能会自行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这是不可取的。在使用任何药物或保健品之前,都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肥胖:肥胖尤其是绝经后肥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较高。脂肪组织可以产生雌激素,肥胖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会刺激乳腺细胞的生长。此外,肥胖还与体内的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都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和前兆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和乳头改变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掌握视诊和触诊的自查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乳房的异常情况。而具有家族遗传史、月经初潮早或绝经晚、未生育或晚生育、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以及肥胖等特征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