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患上了心脏病,医学生叫做先天性心脏病。世界上有很多的先心病患儿,那么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吗?
护士怀抱患儿工作
一位年轻女护士怀抱着患儿,边工作边用奶瓶给她喂奶。近日,这张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受到网友的转发和点赞,为寒冬增添了一股暖流。
照片中的婴儿叫润润(化名),今年9月入院,入院时极度营养不良,全身肌肉萎缩,最轻时体重只有3公斤多一点。润润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两个多月,经过两次惊险的手术,心脏在空气中跳动48小时,最终迈过“鬼门关”。而为了救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护人员轮流“当妈”,最终成功地救回了这名女婴。
12月10日,微博认证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的王勉医生发布了一则温暖的微博:照片上,一位年轻护士正认真地在电脑前工作,在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吃着奶瓶的小婴儿,孩子头上还贴着输液用的留置针。护士细心地用双手环抱着孩子,围得严严实实。许多网络大V纷纷转载,网友表示:被这一幕暖到了。
患儿为何都是医护人员在照顾
原来,骆敏怀里的孩子叫做润润(化名),是个严重先心病患儿,11月10日才刚从小儿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润润出生后不久,父母就离开了家。照顾她的奶奶年事已高,对手术后的严谨护理手足无措,日常饮食都成了难题。于是,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就当起了润润的“临时妈妈”,骆敏只是其中一个。
每隔两三个小时喂奶、拍背,换尿不湿、洗脸漱口,观察孩子的排尿量是否正常……无论白班夜班,骆敏和她的同事都要仔细交接,营养科的医生每天都会来看孩子,制定营养食谱。“现在每天能吃600ml了。”骆敏说,孩子现在的早餐多是蛋花,晚上吃蔬菜稀饭,混合着专用的奶粉。吃完奶的润润特别爱笑,饿了的时候知道指着奶瓶要吃的,还会向护士们招招小手。
延伸阅读: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
先天性心脏病能治愈吗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在介入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在x-线电视、超声等引导下,将导管沿腹股沟血管送至心脏,对心脏测压或造影等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或定性处理,再选用特制的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约50%以上的先心病可通过介入治愈。
先天性心脏病症状
1.心衰
心衰是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会有的一种急症,甚至严重者还会出现心脏缺损的情况。患儿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过快等症状。
2.紫绀
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
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4.肺动脉高压
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0.5c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儿建议行手术治疗。
2.微创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传统、最彻底、最经典方法是采取胸骨正中切口方式,此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由于从胸骨正中作切口,将心脏全部暴露在视野内,几乎适合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3.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
推荐阅读:
- 上一篇:两天两位医生猝死 盘点医生猝死案例
- 下一篇:手术后13天死亡 如何预防术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