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日从中国药学会获悉,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正在火热进行中。该学会从已经收到的44万份有效答题卷中发现,,只有6.3%的网友能够答对全部10道题目,75.1%的网友答对题目数在5—7道之间,大部分网友对自我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只能说是一知半解,整体形势令人担忧。
据悉,本次竞赛题库共有3000道题目,参赛网友每次完成从题库中随机筛选的10道题目。中国药学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题目难度并不大,95%的内容属于安全用药常识,仅3%左右涉及比较浅显的药学专业知识,其他为公民安全用药习惯测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邀专家张继春等人指出,公众有8个安全用药误区。
误区一:新生儿抗生素过敏
51.07%的网友对新生儿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缺乏了解。
张继春指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肝功能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进而发生致命性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如2005年春晚表演《千手观音》的21名残疾人艺术家中,有18名是因为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发生过敏,导致药物中毒性耳聋,因此父母在给新生儿用药时要有谨慎的用药安全意识,切不可病急乱用药,或是单凭经验自行给孩子用药。
误区二:孕妇滥用抗生素
50.32%的网友不知道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药学专家张继春强调,孕期谨慎用药是没错的,但不可一概而论,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有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应是仔细研读说明书或及时寻求医生指导。如链霉素会导致胎儿听力和肾脏受损,四环素会导致胎儿畸形,要禁止使用这些类型的抗生素;而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须严密注意过敏反应。
误区三:酒后服药
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张继春指出,在服用药物时应避免饮酒。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也是禁止与酒精类饮料同服的药物,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现,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误区四:依靠药物减肥
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服用二甲双胍能减肥瘦身的说法,竞赛统计数据显示,51.31%的网友竟然认为这是安全有效的。
对此,专家提示公众,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给身体造成额外损害。
误区五:服药时间不讲究
50.43%的网友不知道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张继春指出,睡前服药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服药后要稍做活动,然后再卧床休息,若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有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特别是50.27%的网友不知道“顿服”的意思,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这样极易造成服药过量。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服下。此外,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饭前服是指进餐前30分钟服;饭后服是指进餐后15-30分钟服。
误区六:保质期不分,救命药变无效
硝酸甘油是一些上年纪的人常备的“救命药”之一,硝酸甘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年,但是开封后还是如此吗?50.39%的网友认为不会发生变化。
专家指出,硝酸甘油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了,而应在3-6个月内用完,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眼药水,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摄氏度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误区七:牛奶服药
有些药物禁忌危害虽然不是很严重,却也值得关注。如今生活节奏快,不少人为了节省时间,在吃早餐时用牛奶服用药物,有50.94%的网友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错误的服药习惯。
张继春指出,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误区八:非处方药分两类,暗含安全指导
目前,公众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分比较清楚,但50.83%的网友不知道非处方药还分为甲、乙两类,56.62%的网友不知道哪一类更安全。
张继春提示消费者,甲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 T C”标识底色为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乙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 T C”标识底色为绿色,除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及旅店零售。
- 上一篇:女孩遭蚊子叮咬昏迷83天(图)
- 下一篇:女孩遭蚊子叮咬昏迷患急性乙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