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讯专家郑秉文透露,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从2001年到2011年间的十余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这一数字给我国的养老金现有的运营机制敲响了警钟。
从世界范围看,养老保险基金要么是购买国债,要么是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获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过去11年间,中国年均通货膨胀率却高达2.47%。以此推算,养老保险基金的损失约6000亿元。
欧美国家的养老金运营体制
纵观养老金制度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无论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改变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发放模式的过程。以加拿大为例,其早在1957年就推出第三支柱私人养老金RRSP计划,政府允许税前扣除限额内的个人供款,供款限额约为每人每年21,000加元。目前在加拿大,约69%的成人拥有RRSP账户,RRSPs在65岁以上退休人员的整体收入中替代率达到32%。
当养老金空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就可以进行委托投资运营了,再其发展成熟之后,甚至可以投资国外资本市场。
专家建议“为规范养老金受托人制度,规范养老金市场,可以借鉴美国政府债券、英国环境与社会发展基金、澳大利亚超级年金信托账户的经验,建立确保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社会发展基金。”
延迟退休年龄不如加大养老金投资力度
今年年中,有关“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分析人士认为,做厚家底、弥补养老金缺口势在必行,但不必舍“近”求“远”。延迟退休年龄需要付出相当的经济、社会成本,相比之下,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养老金投资运营更可行。
大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5岁左右,如果参照国际经验,我国弥补养老金缺口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有测算认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特点,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女性就业比例高等,延迟退休年龄将不得不面对较大的经济、社会成本。况且长期而言,“未富先老”时代最终还须面对人口结构老龄化、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的问题,毕竟退休年龄不可能无限制地延迟。
养老金一味“节流”只能“治标”,唯有不断“开源”才能“治本”。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的主要症结不是延迟退休几年,而是市场化投资水平远远不够,“治本”之策应是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健开展养老金投资,更多投资固定收益及其他投资品,这是其他多数国家实践证明的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