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20日至9月30日,广州市开展以“建设洁净美丽羊城,巩固创文创卫成果”为主题的“全民大清洁志愿服务行动”。2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万庆良,市长陈建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苏志佳分别率4套班子领导及全市副局级以上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共计430人,以城管志愿者身份,分别在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和海珠区逸景翠园小区3个主场参加活动,与市区街各级领导、机关干部职工、环卫工人、城管队员、武警战士、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生、宗教团体人员、社区居民一起清扫路面。其他9个区(县级市)设分场,全市166个街镇设中心点同时开展清洁家园行动。2.5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各清洁点,带动100多万军民参与大清洁活动,全面拉开了全市全民大清洁志愿服务行动月的序幕。
不宜用“作秀”思维看待市委书记扫马路
现在,有一种思维极端病:无论干部干什么,都被视为“作秀”,没有一样是真的。不否认,现在,确实有一些干部善于“作秀”,往往在上面强调的重要工作上,摆摆样子,走走过场,至于骨子里是否重视,鬼才知道,有戏弄百姓之嫌,百姓非常不满。但是,我们也确实有一些干部不“作秀”,他们真抓实干,咬定青山不松口。如果我们以偏概全,就不好了。从不严格的意义上讲,“作秀”比不“作秀”强,起码“作秀”者还知道要“作秀”的事情,是很重要的,百姓关注。而不“作秀”者根本就不当回事,头脑里不“挂号”。
现在,之所以领导干部的行为被视为“作秀”,一是和前述的非正常的社会心态有关;二是与领导干部经常不作为有关。如果领导干部经常作为,就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和百姓打成一片,恐怕就不会有“作秀”之说了。这也从侧面说明:在一些重要工作上,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更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就是不“作秀”,就会密切干群关系,形成凝聚力。
我们也要看到,如今的形势已经与先前不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有分工。在法治社会,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做好分内的工作,百姓就满意了。百姓们通情达理,不会有过分的要求。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基础上,领导干部若再能做一些分外工作,发挥表率作用,百姓就更高兴了。如果分内的工作没做好,一塌糊涂,还去大张旗鼓地做分外工作,就有“作秀”之嫌,百姓们就不高兴了。
媒体视点
广州以“扫马路”的形式拉近官与民之间的距离,出发点是好的。官员亲民,偶尔做一做,亮亮相,走一圈并不难,难就难在把亲民内化到个人信仰中,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一以贯之。公众对广州市长扫马路的质疑声后,还隐藏着一种期望。
广州市长扫马路的消息一出,便立刻惹来围观。尽管招致微词颇多,但个人认为,广州市长之所以扫马路,应该抱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壮志。如果说,这算作是作秀,我认为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这种扫马路精神的官员!
有人说,中国现在太多影帝,不得奥斯卡都有些遗憾。无可否认,在鱼龙混杂、污浊不堪的中国当下,尤其隐藏在是延安车祸身后那个微笑官员,更凸显今天这位广州市长扫马路“秀味”,但为什么这位市长会公开扫马路呢?
与恶意的揣测相比,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为了体恤清洁工,为了了解这项职业的辛苦程度,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为自己的政绩加分。看惯了太多的欺上瞒下、尔虞我诈,我倒愿意抱着几分天真的想象,美好的愿望,相信这位市长的拳拳之心。
在中国,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比如扫马路的和当市长的,但是在中国,就有“市长+扫马路”这样的职业,只不过,这类职业通常都是特殊情况的临时性岗位,属于即时奏效,逾期不候型;时间一到,市长还是市长,扫马路的依旧扫马路。
在中国,扫马路是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这类职业不仅意味着,你需要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还意味着你必须收获除职业之外的冷眼、白眼等各种眼,以及不足以养家糊口的薪水钞票。如果,你负责的片区卫生不合格或者在领导莅临时稍有差池,对不起,等待你的将是各类处罚。所以,对于扫马路的清洁工而言,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是作为一名合格清洁工的首要标准。
在我看来,不管是公务员上街擦皮鞋、某贫困县长承诺“不贪财不贪色”,还是今天的广州市长上街擦皮鞋。如果我们的车祸还是接二连三发生,大桥还是前赴后继的垮塌,路面还是接踵而至的塌陷,下水道还是三番四次的堵塞,红眼班车还是未被禁行,北大还是一如既往的丑闻不断,偏远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仍未改善……那么,我认为我们的执政者,今天还需要大刀阔斧的实干精神,还需要在执政中贯彻这种扫马路的精神,真正的将这个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与幸福背上肩膀,才会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今天的中国不需要政治明星,不需要政客,而是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的心中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有对这里人民的热爱,更有对整个民族的热爱,他愿意将这份历史责任荷载肩头,一步一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