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名年轻女性从肛门中拽出一条10多厘米长的“尾巴”,原来是肠道内巨大息肉及其癌变引起的急性肠套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教授等专家果断为其诊断病因并实施急救手术。中山医院今日披露,病人经过一周的积极治疗,刚刚顺利康复出院。
31岁的张女士,一周前感到腹部胀痛不适,并解少量粘液血便数次,当时并没有重视。直到有一天大便时自己摸到肛门口一个肿块,便将其拽出,结果拽出一条10多厘米长的“尾巴”,顿时感到腹痛加剧,只好将之塞回肛门内。
其后,张女士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腹部疼痛逐步加重。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姚礼庆教授马上为其实施急诊肠镜检查,发现张女士肛门口有一个3厘米大小的息肉样肿块,肿块根部粘膜充血水肿明显,当即诊断为肠套叠,给予注气以及肠镜轻轻推送,但是仍无法将其回纳。
由于情况危急,医生立即安排为张女士实施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医生探查发现乙状结肠巨大息肉样肿块伴套叠,部分肠段水肿明显,已发紫坏死,遂将病变肠段切除。
病理结果显示,张女士肠腔内肿块为绒毛状腺瘤,并已发生癌变,所幸及时切除。术后经过加强补液、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积极治疗后,张女士方才脱离危险,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据介绍,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按病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主要由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引起,多发生于婴幼儿,占肠套叠80%以上。继发性肠套叠较为少见,多见于成人,其发生原因往往与肠息肉、肿瘤等病理因素有关。发生肠套叠后,会导致肠系膜血管受压迫,局部循环障碍,逐渐发生肠管水肿、肠腔阻塞,套入的肠段被绞窄而坏死,鞘部则扩张呈缺血性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
医生告诉记者,虽然成人肠套叠的发病率较低,但其往往伴有肠道病变。张女士肠套叠的原因即为结肠巨大息肉造成,并且由于自行拉拽之后导致病情加重。医生表示,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年龄超过50岁,尤其是男性,建议3-5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平常一旦有任何不适,如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等情况,应尽检查。
- 上一篇:国资委挂破损国旗形似越南国旗
- 下一篇:日本东北地区发生6.4级地震 尚无人员伤亡